追随国外巨头时代已过
新京报:如果说过去都是追随国外巨头的脚步,现在国内互联网公司在产品和模式上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独到之处?
曹国伟:追随国外巨头的时代早就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很多方面不是在追随而是在领先、引领,这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先进性有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双11”淘宝天猫的移动交易量比例是接近70%,美国黑色星期五那一天Amazon的移动交易量30%左右,只是中国的一半。
再举一些例子,微信跟Facebook去比,无论产品全面性还是其他的创新是远远超过Facebook的,微信除了是通讯平台已经变成一个媒体平台、交易平台、游戏平台,是非常多元化的社交平台。把微博跟Twitter比的话也是一样,我们比Twitter更早推出了移动版,一开始就是多媒体,从图片到视频,这些东西Twitter都是后来才有,比微博晚了很多。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很多公司在有些领域已经领先,当然有些模式我们还是在互相借鉴。
新京报:新鲜模式层出不穷,O2O、分享经济都比较火,你怎么看?
曹国伟:其实都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只不过到今年受到的关注不一样了。分享经济类、O2O在规模上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像Uber、滴滴、美团、大众点评,规模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受瞩目的阶段。
不管是分享经济也好、O2O也好,都表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一些最根本的模式的发展和模式的变化。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根本上解决的是信息透明、信息对称的问题。我们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比如个人的信息、地域的信息、喜好等等;分享经济的本质是迅速实现需求方跟供给方的匹配,因为有了信息的对称性,匹配成为现实,这些模式自然而然发展起来了。这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必然发展方向。
围绕主业不遗余力地投入
新京报:作为老牌互联网公司,新浪似乎没有急忙追赶眼下这些新兴潮流,出于什么考虑?
曹国伟:在中国,除了特别大的平台性公司像BAT,其他公司几乎很少在自己主业不相关的领域里面大力投入,大部分公司还是在往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
比如在新媒体方面,新浪一直紧紧围绕着新媒体发展的路径,从门户到博客、到微博,实际上都是在做媒体性的平台,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不断走向多媒体化,不断走向移动化,但都没有脱离我们主业的轨迹。在核心竞争力和擅长的领域,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走在潮流前端。
对于那些非常烧钱的领域,我们会比较谨慎一点。长视频烧了十年的钱,到现在没有一家挣钱。
新浪想没想过做视频?其实我们一直在做视频,而且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做视频的网站之一。
但是如果把视频作为一个商业模式,长视频的模式是“内容为王”,谁有内容谁有观众。很多渠道在竞争同样内容的时候,内容会在里面占主导,成本必然大幅上升,除非有进一步的整合。
新京报:所以已经很早预见到视频行业的困境?
曹国伟:对。所以你说赶不赶潮流?不是说这个东西到底有多火,而是从公司的角度判断这个业务、商业模式会怎么发展,你在这里应该有什么样的市场定位。
当然我们也做视频,但是不会为了视频的规模而做无谓的投入。未来,微博在直播等很多方面都会有投入。围绕着主业,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投入,跟主业不相关的领域,还是会比较慎重。
对“私有化”尚无具体目标
新京报:互联网公司都竞相做一些投资,新浪早年其实投过挺多的,近年提得比较少。是没有做很多投资,还是没有对外披露?
曹国伟:我们有在投,一个是围绕自己的主业,多媒体类的、自媒体类的,另一个,跟广告技术相关也投了很多,还有一个方面在垂直领域,除了原来的媒体+广告的模式,希望能够逐渐再嫁接一些交易类的模式,这方面也主要是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
但是我们会完全符合美国上市公司的需要,一定要到很大的数额才会披露。
新京报:今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MBO,很多人猜测新浪是不是要私有化退市回到A股,是这样吗?
曹国伟:管理层购买公司的股票,一方面,我们认为这个阶段股价是被低估的,另外一个,也是希望对公司未来的走向以及发展有更大的控制力。所以跟私有化或者其他没有必然联系,关于私有化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
■ 同题问答:网事
壹>>>
新京报:你手机里有多少个APP?最常用的是哪个?
曹国伟:大概50个吧。最常用的肯定是微博、微信、新浪新闻。
贰>>>
新京报:你网购吗?买过最贵的东西是什么?
曹国伟:我不直接网购,一般买什么东西都让助理或者女儿去买。自己不下单,但是我会看。
叁>>>
新京报:你认为互联网去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明年还会有哪些变化?
曹国伟:在中国的话,可能就是产业的合并、整合,形成很多领域里面的一些领先的巨无霸的公司。不预测,我们这个行业很难预测的。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nwaibao",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作者:刘夏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