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作为一个经济术语词条是这样被定义的: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但熟悉杭州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现状的人一定对此定义有所异议。
“与发包方的关系正在由被动等待变为主动引导,接包方过去是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现在则是接包方引导发包方,做这些系统,对你的业务发展有益。”杭州服务外包协会会长钟明博在接受《服务外包》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外包企业逐渐深入行业,拥有了咨询能力,接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的关系已经由简单的甲乙方转变为合作伙伴,这对于杭州的服务外包企业的转型之路来说已然是质的飞跃。
今年一季度,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13.29亿美元,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25%。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11.34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3.34亿美元,同比增长17.50%。
据悉,截止目前,进入商务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系统备案的企业已有1603家,服务外包企业从业人员达328682人。
稳步增长的数据背后,是杭州市政府春风化雨般细致周到的服务,是服务外包企业勇于不断探索、创新、改革的拼搏,是杭州独有的良好的营商生态环境,在接受《服务外包》杂志专访时,海康威视战略与市场部经理于亮告诉记者,“政府的服务就像是空气,提供企业需要的但不会有任何负担的感觉;良性的营商环境就像是土壤,相同的价值观让我们在合作中、竞争中产生共鸣。在杭州经营企业,我们可以心无旁骛的做技术、做市场。”
想必,这便是杭州服务外包产业不断进步、企业越做越强大的秘诀。
视频服务有情怀
2015年的夏天,习大大的到访为坐落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的海康威视赚足了眼球。
一年后的海康,拥有约7100位研发人员,是全球安防行业最大的研发团队,并在智能分析、深度学习和SMART265等前瞻技术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于亮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创新、改革,为习主席介绍的产品雏形以及想法,如今基本都已成型并推向市场,机器人、无人机等一些智能化产品在很多产业中都已得到了应用,在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更加精细化到各个行业。
最有代表性的产品要数“工业摄像机”,在此之前,基于德国、日本核心技术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基本处于国外技术垄断市场的状态。而目前,海康已经具备了全系列的工业摄像机产品,并在物流、生产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于亮说,海康未来的规划是希望大量的替代进口核心部件以及解决方案,将核心技术自主化。
力争在细分行业中提供精准、细致服务的同时,海康没有停下国际化布局的脚步。
据于亮介绍,海康在海外不断深入的推广自主品牌,过去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海外营销增长达到60%。
海康清晰明了的战略规划恰恰印证了钟明博的看法,“转型成功的企业都是有特色的企业,大多数成功的企业转型前的目标、规划就已经决定了结果”。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仍在探索新的规划布局、新的立足点”,于亮很形象的告诉记者,有一根线牵引着海康不断前行,不断做着产业的孵化和产业的拓展,这根线就是技术,自有的视频技术。“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实现海康人最终的理想”,也许这是一种局外人无法体会却可以被深深触动的情怀,于亮说,“海康追求的不仅仅是利益,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希望通过技术的积累不断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海康要做的也不仅仅是安防,而是要提供基于全人类的视频相关服务或可视化管理方案。因此,每一个海康人都有很强烈的使命感,努力让海康成为有社会意义的受人尊敬的企业。”
在习主席的视察中,海康年轻的研发团队备受认可。为调动员工积极性,也让员工更深入的融合到公司的发展中来,海康在今年4月机器人公司成立的同时推出对内的跟投平台,平台上的项目,公司仅占60%的股权,其余40%由创业团队认购。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念激发了员工们潜在的能力以及内心对于创新创业和市场的渴望,于亮说,“对于业务内容的信心,让他们愿意与公司共同承担市场风险,而这样的方式又使大家都有了主人翁意识,跟他们一起深入市场,我切身的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对于海康的未来,我们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文化服务国际范儿
在杭州市2015年的服务外包工作述评中,促进杭州文化贸易发展,积极为杭州文化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搭建平台被列为主要工作之一。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专注服务影视文化动漫企业的跨境交易及合作的互联网平台,浙江华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营megamedia.market,中英文双语全球云同步,着力打造以中国内容为主的线上展示交易平台。
据悉,目前已入驻境内外影视文化动漫企业会员单位1300家,平台已接受上传存储作品2000余部。海外战略合作伙伴遍及18个国家和地区,均为当地本土传媒企业。
2015年,华麦网络自筹资金150万欧元在英国、土耳其、埃及3地电视台开设“华麦剧场”,计划年播出国产节目各600小时共计1800小时。通过华麦剧场将国产影视动漫纪录片完成出口超过1200小时。
据浙江华麦的负责人介绍,5月28日,浙江华麦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京交会上联合国际最知名的内容交易平台,发布一个对杭州的影视文化产业来说不亚于G20的重大项目落地。
浙江华麦负责人相信杭州必将会成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中心,“因为杭州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也正积极倾心而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而对于杭州文创产业目前的发展浙江华麦同样信心十足,“杭州市政府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采用软硬兼施、筑巢引凤、乐见未来的多手段和思维,利用杭州资源打造杭州品牌、利用国际资源宣传杭州品牌。”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杭州市商务局通过组织浙江华策、中南卡通、玄机科技、博采传媒、阿优文化、浙江华麦等12家文化出口企业参展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杭州影视动漫产业的不俗实力和企业魅力。
2015年秋,由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广电局联合英国驻沪总领馆等机构共同在英国伦敦组织举办了中国(浙江)——英国影视文化合作对接会,华策影视、中南卡通、美盛动漫、阿优文化、浙江华麦等十余家影视动漫企业的代表约30人参会,与英国影视企业交流对接洽谈。得到了国际知名的模式节目和娱乐节目制作公司Zodiak、英国最知名的独立电视制作公司之一Zig Zag、英国最大商业电视频道ITV等众多英国大牌影视动漫企业的关注,为杭州文创走出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杭州市商务局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据悉,截至2015年底,杭州共有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项目,14家企业入选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13个项目入选省级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对此,浙江华麦负责人也表达了杭州众多文创企业的心声,“希望政府能针对文化跨境贸易制定长久的、普惠的、以及扶优并存的资助政策,对真正产生国际化影响、实际有投入并需要政策扶持(并不是缺钱而是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项目给予支持,比如设立品牌基金、文化出口企业可享受到所得税补贴、出口奖励、出口配音补助等。”
有政府“撑腰”,中小企业中具匠心者才不至于错失天下。
浙江华麦的平台是在全开放的信息环境下,为影视文化内容营造一个团结的环境。华麦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不生产内容,不做中间商,我们为内容的生产和交易服务。”
“把团结当作文化,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浙江华麦认为,“韩国的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借鉴其举全国之力的模式,杭州各级政府若能举全市之力推动影视文化大中小企业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联盟式链条式发展产生联动效应,定能打造完整产业链进行文化输出。”
然而由于缺乏国际思维,导致杭州文创企业走出去遭遇瓶颈,浙江华麦表示,“平台在协助国内会员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面对来自韩国、墨西哥、印度等产品的竞争时,在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方面感觉到明显的压力和弱势。”
在面对境外市场有采购需求、平台愿意提供后期配套服务的情况下,国产作品的质量“硬伤”也是造成出口障碍的一大原因。
此外,绝大多数的视频作品音轨混音制作,完全没有国际销售基础,文字脚本无时间码等等先天不足,国际市场内容交易价格低廉、国内同业竞价等等因素成为了阻碍国际化步伐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泡沫型追捧、影视明星的天价成本等,也都使得影视企业更倾向追逐巨大的国内市场利润,便无暇顾及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求。
但浙江华麦认为,全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科技化、专业化、全产业化、国际化合作程度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尤其2015年开始,中国票房神话般的记录,在国际市场上激起不小的波澜,全球市场从骨子里对中国羡慕嫉妒恨。“高墙之内的沙漠里是否有绿洲?”成为了业内的境外同行们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浙江华麦负责人认为,面对我们的长城防火墙,面对中国这个既神秘又美丽的少女,老牌资本国家的骆驼还是希望能进入沙漠发现绿洲。
浙江华麦建议,借助这个趋势,国内影视企业应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自身需求,拿进来走出去两步走,比如剧本本土化合作,后期本土化合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学习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同时也提升国产剧国际化程度,一次生产两条销路,去泡沫存精华,提倡工匠精神,提升作品品质,是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作者:吴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