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规尚未明朗的当下,滴滴出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尤其是新业务的变动,引来多方解读。
12月1日,今年6月上线的滴滴小巴正式扩张其运营范围。继北京回龙观之后,新的运行地图中新增了天通苑、清河、霍营、西二旗、上地等片区。这片区域覆盖了联想、百度、中关村软件园等上班族集中的“地标”。推出滴滴小巴服务,主要是为了短途出行,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滴滴出行方面介绍,滴滴小巴目前正在北京地区小范围测试,测试范围已从之前的回龙观地区扩大至北五环以北区域。作为滴滴现有专快车业务的补充,小巴将提供城市主干道之外的出行服务,帮助用户解决短途出行需求,实现用户与公交站点及地铁站的行程接驳。
早在今年6月份,滴滴小巴已经悄然上线,在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中,小巴服务位于出租车和专车之间,位置显眼。据了解,小巴目前车辆以5-7座的小面和商务车为主,主要解决用户5公里之内的出行需求,而车辆主要由汽车租赁公司提供。
乘客发出需求后,司机将会按顺序到指定地点接客,与拼车不同的是,滴滴小巴只会在上车点停留2分钟,以提高行程的效率。与此前的滴滴巴士不同,小巴瞄准了短途生活圈的需求,切入出租车和公交巴士间的细分市场。往返于工作地点和地铁站、超市和住家,都是新的服务场景。
易观互联网出行高级分析师王晨曦指出:“今年7月份滴滴小巴就已经在北京地推和试点,小巴类似于加强版的滴滴顺风车,对专车业务和巴士业务做了有效补充。目前小巴业务在郊区,公共交通密集度比较弱的地方开展,北京三四环以内的话,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根据在线大学“三节课”学员、志愿者石磊在回龙观的测试,今年7月份,平均每个小巴司机的日订单量在35单左右。在收费方面,小巴的正价是5元钱。
目前滴滴小巴仍在试运营阶段,在今年网约车新政的调整下,不免令人猜想小巴的新业务和新政的关系。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告诉记者,滴滴小巴新业务的推进和新政有一定关系,但是主要还是在进行整体的业务布局。
艾媒咨询总裁张毅也持有同样观点:“不仅仅是在网约车新规下的尝试,在新规正式落地前,滴滴在加速下沉用户群和市场,在大城市里小巴是很重要的出行工具。另一方面,市场确实还存在缺口,滴滴需要多条腿走路。总体而言,滴滴主要在解决出行业务的问题。”
对于滴滴出行平台来说,不论是基础业务还是非出行业务,都在往多元化方向布局。新政当前,快车固然受到最大影响,新业务的扩张也将带来新的增量。在基础业务上,一方面,滴滴小巴成为代驾、企业用车、租车、公交等出行服务之外的新业务;另一方面,滴滴早已着手B2C业务,与比亚迪合作,购入自有车辆。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Uber也曾在上海和成都推出过类似滴滴小巴的业务,主要目的也是服务城市郊区的上班族们。去年在广州的偏远地区也设立过Uber车站。在优步中国并入滴滴后,这些策略似乎搁浅了,接下来的整合还需要时间磨合。
在张毅看来,目前对滴滴来说,收入还是来自于25%左右的佣金,滴滴应该寻找新的出行需求,同时往三四线城市下沉。也有声音认为,滴滴应该在基础业务之外,拓展新的盈利模式。但是,不论是汽车电商还是汽车金融,滴滴尚在初期,并没有形成规模。
除了滴滴出行,易到、神州同样也在规划自己的汽车生态圈。新政未定、盈利有待突破的现状下,网约车们正在出行业务上尝试新增长点,完善自身产业链。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作者:倪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