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上海未来发展思路建言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7 22:45:16
点击: 428

  上海讨论今后长远的发展,基本上会有两个阶段,刚好和国家两个100年的目标相吻合,我们希望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国家则进入全民小康。到2049年,全国要基本建成现代化,上海的四个中心则应该在全球起资源配置作用。

  这次大讨论既要看到机会,也要看到面临的巨大挑战,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在上海已经有的基础和资源的禀赋上确定国家实现第一个一百年时上海的目标,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时上海的更大目标。

  发挥核心资源优势

  上海拥有三大核心资源优势:一是上海从历史上到改革开放时期,有发展金融、贸易和航运业的传统和优势,并通过建立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各类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不断壮大和提高这些行业的规模和竞争力;二是上海长期都是全国和国际著名的制造业中心,在创造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经验;三是上海自开埠以来,就在经济运行和营商环境上比较熟悉和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制度比较规范,成为上海的名片,诚信守约定,成为上海市场之宝。

  上海在探索和规划未来发展时,要根据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加快完善各类现代市场体系,让在上述三大核心优势中积累的以人才、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一切生产要素的巨大潜力和能量竞相迸发出来,使上海在国家完成第一个100年的目标时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在完成第二个100年时,建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高端制造业的创新中心之一。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有没有资源配置能力,决定了在地区和世界上的地位。上海的目标是建成“四个中心”特别是建成全球性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高端制造中心,需要逐步培养各个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力,这既要总结自己的经验,发挥拥有的核心资源优势,同时也要有效地借鉴发达城市的经验,能够代表国家在全球拥有资源配置能力。

  从目前世界来看,金融中心是纽约在全球起着金融资源特别是资本的配置作用。航运中心——伦敦明显拥有在全球航运市场上的资源配置能力。美国在高科技方面,德国和日本在制造业方面,也都起到一定的全球资源配置作用。靠什么做到的?靠旗舰式金融机构、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靠市场。市场最高效,最有活力,市场无处不在。就配置资源的作用来讲,纽约以证券市场影响到全球每一个角落,伦敦的船舶交易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市场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也起到了最广泛的渗透作用。

  上海讨论今后长远的发展,基本上会有两个阶段,刚好和国家两个100年的目标相吻合,我们希望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国家则进入全民小康。到2049年,全国要基本建成现代化,上海的“四个中心”则应该在全球起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发达、规范、高效的市场,使上海上升到全球第一个层级的国际大都市。要完成这两个目标,上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最严峻的挑战:要建设更高标准的开放型经济、改革则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发展要真正走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特别是我们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国际规则,而且要代表国家拥有国际化规则的制订权。因此,上海未来的发展,在握有巨大机会的同时,必须充分估计新一轮开放、改革和发展的艰巨性、深刻性和复杂性,通过再一次大讨论,集全市智慧,用决策民主化保障发展的科学化。

  这一次,中央提出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率先建立一个国际化、法制化的市场制度环境,可以说对上海有非常强烈的针对性。我们要通过自贸区的反复试验,使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逐步进到最高境界。

  我们现在的金融市场,基本的运作框架和运作规则已经有了,但市场主体比较单一,集中在国内,不是国际化的。既然要成为经济强国,要在全球起到资源配置作用,那就必须要国际化。一个地方,金融、航运中心是什么层级的?主要看它们相应资源能量的范围和层级。我们要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到2020年、2049年,使上海“四个中心”在国际化、法制化方面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和层级。

  我们在过去20多年里面,对金融开放功过的争论一直非常厉害。有的人觉得国有金融企业垄断,浪费了很多资源,效率不高,竞争也不强,应该克服金融的过于抑制,实现利率市场化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但是另一些观点认为,国有银行是稳定经济的基础,对国有企业的大规模发展,起了极大的支撑作用。正是我们对金融保持适度管制,才避免了1997年亚洲、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在今后上海的发展阶段里面,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作用中好的一面,也要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所以,上海这次的讨论里面,很重要的一项讨论就是金融开放的问题。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包括理论界、学术界和金融界还在争论的一个事。金融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是经济的灵魂。不开放没有出路。但几次金融危机也都说明金融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因此,光争论没有用,而是要组织全市力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例如,利率市场化会使习惯享受低利率的国企处于困境。那就应该在利率市场化之前,首先使国企进行全面和深刻的改革。资本自由流动会带来巨大风险,就应进行国有银行的改革,把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提高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结合起来。

 编辑:贺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