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贵州书记:改革开放滞后是贵州发展滞后根源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7 20:45:14
点击: 1549

  当前,全国正在有序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作为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省份和后发地区,贵州近年来呈现出发展加速的态势。日前,就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实现贵州转型发展的专题,采访了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

  记者: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也是动力机制的再造过程,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释放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贵州的改革深化是在哪些环节上首先发力的呢?

  赵克志:当前,贵州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改革的支撑。我们将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三聚焦”改革上求突破。

  聚焦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上求突破。围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根本目标,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抓住国家放宽市场准入、改革工商登记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机遇,打破“玻璃门”、拆除“弹簧门”,加快培育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加大对矿产资源“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的专项治理,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全面推行优势矿种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省市县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取消、下放一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底前,实现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单合一”;2016年底前,全省各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聚焦民生体制机制改革,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求突破。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推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相互促进。二是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着眼于增强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内生发展动力,创新体制机制;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地区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三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水平不高的主要矛盾,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四项突破”工程,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合理布局,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加快普及15年教育,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五大改革”,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聚焦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在提升软实力上求突破。一方面要以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美丽贵州。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依托良好生态营造发展环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以政治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法治贵州。着力推进党务、政务、立法等领域办事公开,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拓宽协商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司法建设,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完善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再一方面以文化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构筑人文贵州。把文化与科技、金融更好地结合起来,推进省内文化产业与旅游、会展、贸易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激发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多彩贵州”品牌影响力。

  记者:贵州大多属于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难,生态脆弱,是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特别是贵州位于长江、珠江水系上游,搞好生态保护具有全局意义。如何以改革的深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赵克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我们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贵州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第一,要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把植树造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用3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现有1042万亩宜林荒山绿化,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1054万亩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治理荒漠1.26万平方公里,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以上。第二,要按照生态优良、环境友好的要求,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利用我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文化多彩和生物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的高品质种养业和现代服务业。选择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兴产业,使产业和生态相得益彰。第三,要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源头严防制度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逐步构建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过程严管制度体系,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监测制度,探索治管分离机制,在重点领域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完善后果严惩制度体系,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依法对生态环境损害者追究责任。

  记者:促改革与调结构、转方式犹如车之两轮,特别是对于贵州,同时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进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赵克志:确实,我省正处在既要“赶”、又要“转”的关键期,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要实现后发赶超,就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第一,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朝着高精尖、深特新方向发展。牢牢把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紧紧围绕提高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率“四个比重”,大力实施100个产业园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旅游景区“5个100工程”,着力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第二,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支持酒、烟、茶、药、食品“五张贵州名片”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实施白酒品牌经营战略,支持名优品牌改造升级,建设以仁怀市为核心的国家优质酱香型白酒产业带。实施茶产业提升计划,不断提升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资源为依托,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食品,形成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知名品牌和龙头骨干企业。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中药材主产省和民族药业大省。第三,推动新兴产业高端化。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和中关村科技园落户贵阳的机遇,把大数据产业抓出成效。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和新医药产业,进行深度开发。第四,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打造一批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和综合体,统筹发展信息、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第五,加快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农业结构调整要念好“山”字经,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打造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基地。

  记者: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贵州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加大开放的力度,省委省政府是如何谋划全方位开放的?

  赵克志:改革开放滞后是贵州发展滞后的根源所在。我们要以开放倒逼改革、加速发展。一是努力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立足省情,全力解决开放通道问题,重点抓好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阳临空经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抓住东部地区“腾笼换鸟”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现有产业园区要完善配套设施、改进管理和服务,真正起到“筑巢引凤”作用。二是积极推进与周边省份的经济合作。主动加强与成渝经济区、长株潭经济区的合作,积极构建贵广铁路经济带,加快出省出海出境通道建设,建立与周边省份常态化合作机制,深化与周边省区市全方位产业合作。三是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找准我省在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中的发展支点;借力渝新欧铁路,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强与东盟的经贸交流,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高贵州对外开放水平。

  记者:对于贵州来讲,加速发展还有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就是城乡的统筹发展。贵州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将如何作为?

  赵克志:在贵州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第一,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基础。探索建立衔接一致、相互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切实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统一城乡用地市场改革,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权。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除贵阳主城区以外的落户限制。第二,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城镇化滞后,已成为我省加快发展、减贫脱困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最突出障碍。加快建成一批新的中小城镇,增强吸纳人口的能力。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延伸到乡镇、园区、学校,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扶贫生态移民房、农村危房改造的建设任务,解决好住房和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公共服务问题,为转移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第三,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发展,既夯实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又为转移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相互支撑,加强就业培训,把农民培养成为技术工人、产业工人,使之稳定融入城市生活。围绕以山地为特征的现代高效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探索公司化、园区化、合作化等农业发展新途径,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作者:刘玉辉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