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聚焦“全面开放新格局”自由贸易港或有政策新突破

【承包网】 发布于 2018/1/11 10:44:03
点击: 894

  经济之声《大国·新时代》系列报告会第五场于12月13日在北京举行。这次报告会聚焦“全面开放新格局”。谈到开放,“一带一路”、自贸区、自由贸易港等已经成为热点,它们有什么深刻内涵,怎样影响中国的开放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分别谈了各自的看法。

  “一带一路”牵住世界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王义桅出版过多本有关“一带一路”的专著,他也一直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进展。在报告会现场,他透露最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王义桅说:“现在欧洲有6个国家都在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站:意大利、荷兰、德国、丹麦、挪威和芬兰,都在讲它是终点站。没关系,大家都可以。实际上是个互联互通,它是一个循环,是一个网络的概念。”

  欧洲国家热衷于对接“一带一路”有地缘经济原因。王义桅分析,互联互通决定21世纪的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沿线通过互联互通将逐渐形成产业集群,进而形成经济走廊。这条世界最长的经济走廊连接亚太与欧盟,将给欧亚大陆带来新的空间和机会,并将形成东亚、西亚和南亚经济辐射区。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牵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自由贸易港可能有政策新突破

  另外一个汇聚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合力的热词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未来将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了11个。但张建平说,这个数量还不够。

  张建平坦言:“现在11个省份拥有自贸试验区还不够,我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就是‘1+3+N’,第一批1个,第二批3个,第三批这个N是多少?后来答案是7个。现在公式就变成‘1+3+7+N’,现在我们希望后面这个N继续扩大,意味着自贸试验区要加快复制推广的进程。”

  张建平注意到,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都在缩短,也就是说,允许内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在扩大。他认为,这样一种渐变的过程,会对内外资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张建平预计,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度、自由度、便利度将超越自贸区,海关监管、金融、税收等方面可能会有新突破。

  张建平说:“现在的自贸试验区当中没有税收的安排,未来自由贸易港如果按照迪拜港、新加坡港这样的模式进行运作,在税收、人流,以及空间的进一步扩大等方面,都应该会有新一轮的突破。现在,上海已经把方案报到了中央,广东、浙江这些省份也在做自己的方案,所以下一步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也会成为中国最前沿的开放阵地。”

  中国开放的新逻辑

  王义桅说,在新时代,中国开放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开放的目的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更多是获得在国际层面的制度话语权。

王义桅说:“原来开放跟改革连在一起,为了向世界开放,跟国际接轨,不断改革自己的管理体制、法律等各个方面,甚至是行为理念。我们今天的开放更多的是提升中国制度中的比较优势,开放不仅是赢得市场,而是要提升不仅是中国,也是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这是我们打造的这样一个格局。”

  随时了解中国服务贸易(外包)行业最新动态,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鼎韬洞察",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