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透露的数据,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7.83%。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228.81亿元。大数据市场的饼画得很大,但怎么交易始终是个问题,由于数据的特有属性,数据交易中存在的定价问题、敏感隐私等争议不断。
尽管问题犹存,随着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4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同年11月,中国数字化营销服务产业联盟正式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首部程序化营销标准,发源地的创始人马建军认为,在政府背书、大数据交易行业标准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服务中小企业的数据交易平台事不宜迟。
发源地于2015年10月上线,定位为大数据交易平台。互联网开放数据、企业或机构的内部数据等数据源,经过发源地SaaS采集引擎接入后,以数据、API和挖掘算法等形式沉淀在交易市场,提供给数据需求方,满足需求方对数据分析、API调用、运营数据、客户营销等方面的数据需求。
马建军介绍说,目前大数据交易的线上线下渠道都非常低效,线上一般通过QQ群、威客、淘宝等平台进行交易,线下则采取客户端单机采集工具等渠道搜集数据。对需求方来说,成本高、效率低,交易无保障,无法动态更新。对数据供应商来说,主要存在数据资源无法复用的问题。据马建军掌握的数据,现今数据交易的利用率还不到30%。
在发源地,作为B端需求者,你既可以购买现成的数据产品,也可以发布数据定制需求,也可以直接使用SaaS引擎进行数据的采集挖掘。作为B端数据供应商和开发者,可以在发源地平台供应源数据或者数据加工产品,也能拍下需求者的定制订单。
一般的数据交易平台会通过收取交易佣金盈利,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对每笔交易收取40%的佣金。马建军介绍,发源地目前并不会对数据交易双方收取佣金,一方面,这是为了吸引数据供需双方促成交易。另一方面,发源地认为,对于供需双方来说,被平台收佣会增加成本。
取而代之,发源地希望通过增值服务盈利。在积累交易和数据的同时,发源地将会开发SaaS工具增值和交易流程增值的服务,为企业搭建私有云等。发源地现在已经能提供数据脱敏服务,但为了引流暂未收费,未来会在数据处理、数据储存、数据托管等服务上收费。
对于数据交易中的隐私争议,马建军认为,开放性数据源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用户在网上自愿公开的信息是默认开放的,像八爪鱼、火车头之类的工具抓取的的这类公开数据很少存在争议。对于非开放型数据,用数据脱敏技术可以解决隐私问题。隐私问题能通过脱敏解决,数据版权问题也需关注。马建军强调,无论是开放数据源还是内部数据源,都存在数据版权问题。版权方面,发源地采取合作的方式,其中平台开发者使用SaaS引擎采集接入的互联网公开数据,发源地也会提供“认领”服务。
据发源地提供的数据,15年11月上线至今,发源地已经积累了超过4万企业用户,沉淀超过6000个数据源。马建军对作者表示,今年平台会争取实现5000万流水并实现盈利。
发源地创始人马建军拥有8年数据服务行业经验,曾供职腾讯,团队人员来自IBM、百度、阿里等公司。发源地目前计划启动新一轮融资。
发源地模式较为接近此前报道过的国外企业Import.io,这家平台刚获得1300万美元A轮融资。
随时了解中国服务贸易(外包)行业最新动态,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鼎韬洞察",关注我们!
作者:农宝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