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多措并举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

【承包网】 发布于 2019/10/31 13:33:20
点击: 806

01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要求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贸港进程

  从外部形势看,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使经济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从内部形势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内需潜力释放和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密切相关。在这个大背景下,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贸港进程,是新阶段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战略举措。

  第一,中国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要求“加快”进程。当今世界面临“逆全球化”挑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风险增多。正如习近平主席在G20大阪峰会上指出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影响全球贸易增长和投资增长,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7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将分别为3.2%和3.5%,较IMF今年4月的预测值均下调0.1个百分点。在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面对严峻挑战的这一大背景下,打造以高度自由、高度便利、高度法治为主要特征的最高水平的经济开放平台,不仅是我国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而且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正式郑重承诺。

  第二,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进程。“十四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消费为例,一方面,我国消费结构升级蕴含巨大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服务消费占比为49.4%,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根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预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服务型消费将占城乡居民消费的50%,由此将带来万亿元的新增服务型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市场开放得相对滞后,我国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服务型消费外流问题仍较为突出。服务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大局,迫切要求海南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实现服务业由边境上开放向边境内更大开放拓展,以为中央提出的“多用改革办法释放消费潜力”提供高压力测试和先行探索经验。

  第三,海南自身发展也迫切要求“加快”进程。一方面,受国内外形势变化影响,海南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海南经济增速由2007年的15.8%下降到2018年的5.8%;2019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贸港进程,是积极化解国际、国内、省内风险挑战,是“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项改革政策全面落实”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中央在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的区域布局。例如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增六个自贸试验区。其改革力度和开放深度不亚于海南自贸港。海南要奋起直追、加快进程,才能履行好新时期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使命。

02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贸港进程需要理顺三个关系

  一年多来,海南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取得多方面重要进展。同时,各界对海南自贸港未来前景表示疑虑和担心,问题的疑虑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够、三个困难”:一是开放的程度不够,开放政策落地难;二是制度创新力度不够,突破体制机制壁垒难;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不够,企业反映办事难。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现行的经济、行政、社会体制能否适应建设自贸港的重任。破解这些问题,要理顺三个重要关系。

  第一,理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与高效率行政体制的关系。从国际经验看,为促进某个地区经济开放发展,除赋予特殊的经济政策支持外,大都采取特殊的体制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例如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实行行政管理和开发经营职能分开的管理体制,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迪拜自由区的运营管理机构——自由区管理局,采取了特殊的管理制度和体制安排。

  海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其自身基础差、起点低。2018年,海南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21.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9.78%),与香港等国际知名自贸港相比,经济外向度更低。面对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贸港的重大任务,仅靠优惠政策支持,按照现行的行政体制难以“加快”进程。要从打造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大目标和建设全球面积最大自贸港的基本特点出发,以高效的经济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支持海南建立最高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二,理顺中央各部委与海南的经济关系。从历史和近一年来的实践看,能否真正理顺中央各部委与海南的经济关系,赋予海南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成为海南走向大开放绕不开的问题。例如,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施8年多来,由于受制于现行中央与地方的财税体制,免税购物政策效应远未释放,离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目标差距甚大。

  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经济体,如果没有行政体制创新的重大突破,许多改革举措和开放政策难以完全落地。“中央有关部门要真放真改真支持”,关键是实行特殊的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安排,赋予海南充分的改革开放自主权,使自贸港各项开放举措、开放政策得以尽快落地。

  第三,理顺司法与行政的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央12号文件)提出,“积极探索与行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司法体制改革”。随着海南自贸港开放范围、广度、深度的不断扩大,将会有更多的境外企业进驻海南,各类民商事纠纷与案件也会不断增多。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要借鉴国际上设立经济开放区的部分经验,赋予海南相对特殊的立法权和司法权,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司法体制和统一高效的行政体制相融合,加快推动海南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03以特别之举实现建设海南自贸港进程的重点突破

  “加快”进程要有“特别之举”,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以把开放的制度、开放的政策、开放的模式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充分释放海南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在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区域一体化中的特殊作用。

  第一,以特别之举加快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

  海南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符合全球自由贸易发展大趋势,符合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安排,符合海南自身发展定位。从现实情况看,医疗健康、文化体育、教育、电信、专业服务、海洋运输等服务业市场开放不足是海南自贸港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这不仅表现在准入开放不足,也表现在边境内壁垒还比较高,准入不准营的问题较为普遍。为此建议:争取中央支持,突破全国共用一个负面清单的做法,参照CPTPP等高水平贸易投资协定,以服务贸易为主导,在海南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极简版负面清单+准入后国民待遇”制度,提升压力测试力度,为我国参与双边和区域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谈判积累经验。

  第二,以特别之举加快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在内外环境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海南地处南海要冲的独特地理和区位优势,利用建设自贸港的契机,努力将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加快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以海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以海洋产业和服务贸易合作为主题,以建立泛南海自由贸易区网络为重点,以开放性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为导向,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的自由流动,以此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乃至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在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以特别之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未来1—2年,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的特别之举,是加快形成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为基本特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环境。也就是说,在税收方面,至少要比香港更有吸引力。例如率先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降至15%,并逐步降低至10%;将个人所得税税率区间设置为0—10%等。

  第四,以特别之举加快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海南要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建议:把海南全岛划定为特别经济区作为“特别之举”,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港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12号文件战略部署,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范围内,学习借鉴国际自贸港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与最高开放型经济形态相适应的最高效率的行政体制,加快建设全球开放水平最高、最具国际竞争力、最有特点的开放平台,为探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示范。

  随时了解中国服务贸易(外包)行业最新动态,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nwaibao",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