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和应用遍地开花
从智能音箱到人工智能垃圾分类,从儿童早教机器人到智能家居,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网联汽车……如今,人工智能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其背后是我国高度重视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任务之一。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同时,一系列利好泉涌:工信部办公厅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科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
伴随着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成绩显著。《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3年至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文献产出共30.5万篇,其中,中国发表7.4万篇位居全球第一,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跻身全球第一方阵。
作为最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这其中,科创板已被众多人工智能企业纳入视野。上交所的统计显示,截至8月29日科创板已受理152家企业提交的发行上市申请,其中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共26家,占受理总数的17%,拟融资额合计约200亿元。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法、新模式,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国际数据公司与浪潮集团联合发布的《2019-2020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未来5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总体规模将保持高增长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4.9%,超过170亿美元。在我国整个人工智能市场中,硬件市场规模最为突出,预计到2023年,人工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83亿美元。
▊ 创新驱动的转型引擎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今年8月,华为发布面向2025十大趋势称,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大幅度促进未来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试错型创新的成本得以降低;原创、求真的职业精神得以保障;人类的作品也因机器辅助得以丰富。预计2025年97%的大企业将采用人工智能。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我国人工智能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实现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自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等初步具备跨越发展的能力,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日益活跃,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方面差距较大;缺乏系统性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研究员张鑫在最近的研究中建议,我国应着眼未来、布局长远,合理设置人工智能促进政策的短期目标,从完善体制、补齐短板和改进规制等三方面着手夯实发展基础,才能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的“马拉松”中争得优势。
随时了解中国服务贸易(外包)行业最新动态,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nwaibao",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