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绍兴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7 22:52:04
点击: 526

  2009年12月,省委、省政府确定绍兴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试点4年多来,绍兴市充分抓住和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企业主体与社会协同相结合、政策扶持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政府勇挑担子,企业敢闯路子,积极探索有绍兴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人民日报》称之为转型升级的“绍兴样本”。

  积极探索“四三联动”转型升级新路子

  绍兴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概括地说,就是走出了一条有绍兴特点的“三业同兴”、“三轮驱动”、“三化融合”、“三管齐下”的“四三联动”转型升级新路子。

  “三业同兴”,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积极推进“三业同兴”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绍兴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之基。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三年来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657家。重点推进纺织印染产业集聚升级、精细化工产业整合提升试点等工作,全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深入实施现代纺织、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节能环保和食品饮料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规划,采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工业设计、金融服务、软件服务、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先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研发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培育“310”工程,重点培育建设10个发展平台、10个重大项目、10家重点企业,加快形成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和“拳头”。组织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155”工程,重点扶持发展100家企业,实现500亿元销售或营业额和50亿元利税。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构建“规划引导、要素支撑”为主要内容的推进体系。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兴信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力争形成具有绍兴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三轮驱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抓创新、抓投资、抓管理,是绍兴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三大抓手,也为绍兴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同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构建现代技术创新体系。树立大科技理念,构建大孵化格局,通过打造产业、企业、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等“四大创新平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强化投资拉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投资体系。重点围绕“扩总量、提质量、抓存量、促增量”的方针,切实加大有效投入,通过实施央企军企对接一批、越商回归投资一批、融资并购催生一批、市内企业挖掘一批等“四个一批”工程,确保落户项目量质齐升,增强发展后劲。目前有100余家央企与绍兴企业保持合作关系,30余家民营企业进入或涉足军工领域。2012年实际到位越商回归资金184.4亿元。2010-2012年,全市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1256个,建成投产项目979个,有力支撑了全市的结构提升与发展。

  强化管理推动,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培育体系。实施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向“总部企业、上市公司、高新企业、著名品牌和国标、行标制订者”五位一体的五型企业发展。实施成长型企业升级工程,启动“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对1260家小型企业及810家微型企业实行入库培育,促进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在全省率先启动以“五区十业百企”为重点的产品质量“三强”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探索首席质量官制度和质量损失率制度,先后组织开展“百企强身”、“精益强身”、“精益拓展”等系列活动,支持企业运用卓越绩效式、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等模式,推进企业生产制造、设计研发、管理运行等全过程控制化。

  “三化融合”,努力提升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水平。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提升器,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生态化是工业化的保障器。绍兴市推进城市化、信息化、生态化相互融合,使经济走上集聚化、智慧化、节能化的发展之路。

 编辑:贺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