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济南高新区产业快速提升的一年,通过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交通机电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强化服务促进产业升级,针对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定向招商,高新区又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园区式管理下的产业集群
世纪大道、科航路、春晖路、科远路等道路把高新区孙村划出了一个个方格。穿行在方格之间,北车风电、吉利汽车、青年汽车、重汽桥箱、浪潮、中车、轻骑标致的厂房不时映入眼帘。这里是高新区在孙村重点打造的交通机电装备制造页的生产厂区,未来,这里有望崛起一个汽车工业园。
在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中,园区式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在圆圈式的齐鲁软件园写字楼群内,1200多家电子信息类企业集聚在这里,形成了具有集群式特点的产业群。实际上,同样类型的产业集群模式在高新区还有不少,“济南药谷”正在打造高新区的生物医药集群,齐鲁外包城正在打造服务外包集群,动漫产业园正在形成动漫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最大好处,对于管理方来说,更易于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负责“济南药谷”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济南药谷”已经建设好了大平台区。
园区式管理下的产业集群优势已经凸显。2013年5月29日,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利雅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入驻企业与“济南药谷”签订《入园协议书》,拉开“济南药谷”招商引资、聚集企业、发展增速的序幕。目前,济南高新区内已经形成了44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集群。
保姆式服务力促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来高新区落户,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9442家(拥有各类市场主体1308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83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14家、过20亿元企业4家、过30亿元企业4家、过100亿元企业3家。
怎样能让企业愿意落户高新区,在高新区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壮大后还能继续留在高新区,这是高新区发展中不断思考的问题。2013年,高新区继续实施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优惠,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部门继续执行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项目“零收费”。“除了‘零收费’,高新区还给大型落户企业配备创业助理,就像保姆一样帮助企业完成除了科研和生产以外的各类其它事务。”高新区人才办介绍,只要有好技术项目,来高新区创业就可以获得支持。
保姆式服务还突出表现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上。2013年9月,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在高新区孙村片区规划建设的ICT产业园全面开工,ICT产业园以发展数字装备制造业为主,“创新工场”提供二次产业发展空间,促产业发展升级。产业链招商瞄准高精尖
“以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方向,以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壮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龙头。”2013年12月,在高新区创新创业奖励大会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玉星表示。
实际上,产业链式招商已经渗透在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全过程。2013年7月,中国首条大尺寸OGS触控屏生产线在高新区济南综合保税区内投产,瞄准美国、日本等国和台湾地区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力争利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吸引整机企业聚集济南,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产业链规模。
不仅如此,产业链招商要瞄准高精尖。根据高新区的招商规划,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国家重大新药研发创制平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济南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发展主体,力争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培植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济南药谷”。
“在招优引强上出实招,着力引进投资额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争取每年引进1至2个重大项目,以此带动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