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唐山确定为京津冀一体化东北部副中心城市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7:33:46
点击: 1069

  虽然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具体规划方案仍处在相互接洽、磨合阶段,规划何时出台还未有定论,但河北各地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热情已十分高涨,而有关于谁将成为副中心城市的推测也日益火热。

  在保定市深陷“北京政治副中心”传言后,唐山市也在3月出台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被确定为“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调查了解到,目前保定、唐山等表示要成为“副中心”的城市,已开始着手付诸行动,谁才是更适合成为副中心的城市?

  “副中心”来袭

  走在保定市的街头,你会不时在道路两旁看到“全面优化我市发展环境 推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样的宣传标语,似乎在告诉人们,保定已经做好了迎接京津冀一体化到来的准备。

  保定如今的宣传口号着实要比一个月前“低调”了很多,3月19日有关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的消息不胫而走,让保定这个曾经不太引人关注的河北中等城市一下子陷入了舆论漩涡。

  虽然传言很快被政府部门“辟谣”,但依然难以阻止当地房价的疯涨。很多保定市民诉苦,如今保定的房价比以前每平方米高出近3000元,基本都在6000元至8000元,有的甚至已经过万,这让平均月薪只有3000元的当地市民无法承受。

  尽管现在“政治副中心”的说法已然降温,但“爆炒”后的“高价后遗症”仍未治愈。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保定作为“政治副中心”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是政府自己想出来的,对此4月11日,记者前往保定市政府针对政治副中心、一体化下的发展定位等问题进行采访,保定市政府秘书长刘峰告诉记者:“保定现在要多做少说,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做好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对接工作。”

  至于具体发展工作,刘峰表示目前一体化具体政策还未出台,不便透露。

  如果成为“副中心”的想法真是保定自己提出来的,那么距离保定300公里外的唐山市成为副中心的提法则要“硬气”的多。在4月11日召开的唐山市经济形势分析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上,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提出,在3月出台的《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已将唐山确定为“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

  副中心城市概念,在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当前主要是指一体化下作为首都的“副中心”,这就要求成为副中心的城市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与北京的距离要适中,交通要方便。

  如果单从距离上看,与北京相距约150公里的保定显然比相距北京260多公里的唐山更具优势。从区位来看,保定与北京、天津处于等边三角形地带,又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区位优势更明显。此外河北普遍缺水,保定市内却有12条河流。

  不过,记者注意到,唐山所提的是要做“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而非首都的副中心。

  承担功能疏解

  在汪玉凯看来,副中心城市,也可以叫做“行政副中心”城市,其重要作用就是要在一体化之下承接首都的行政功能转移,包括承接北京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等机构。

  记者注意到,这似乎与保定在此次一体化下的定位不谋而合。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虽没有“政治副中心”的提法,但明确提出将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区,做大保定城市规模,保定将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4月26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则进一步明确保定将具体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

  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说:“我们的定位就是三句话,一个是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再一个是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第三个是外资进入京津市场的桥头堡。”

  企业总部设在保定市涞水县的华银地产集团董事长庞文剑认为,这样的定位充分发挥了保定的特长,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都是保定这个从元朝便得名的历史古城自身的优势。

  目前保定有河北大学等1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人数在全国地级城市居首位,此前也已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北京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