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好群众的就业、创业,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主任段成刚说。重庆北部新区今年一季度实现了“开门红”,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3%的高增长,为5年来的同期新高,工业总产值增长42%,投资、消费和新兴科技产业均增长25%,税收增长65%……重庆北部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动力依然强劲。
“我们不仅要加快发展,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让居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漂亮的数据源于重庆北部新区“二次创业”中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重庆北部新区坚持抓作风和抓发展“两促进”,在“进、调、创、改”4个字上下功夫,做好改革、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三篇大文章,保持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此改革进程中的普通百姓则成为改革成果的受益者,他们抓住产业发展中的机会,创业、创富,个人收入与生活水平实现不断改善。
科技创新型企业齐聚
“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迈进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康明斯正式签约,明确将大马力发动机技术研发中心和大马力发动机生产线项目“搬到”重庆北部新区。其中,技术研发中心的落户,为重庆北部新区科技创新实力再添重磅砝码。
这不是个案,在重庆北部新区,“国家创新型企业”远达环保、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钢铁设计机构中冶赛迪、中国船舶行业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中船重工的重庆研究院、重庆的“造桥大师”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等“大脑”齐聚,他们蓄能发力,让重庆北部新区逐渐从“重庆制造”走向“重庆智造”。
科技决定竞争力。重庆北部新区凭借可扶持创新的财力,集聚企业的平台,留下人才的环境,科技企业最看重的产业集群和创新资源,已聚集了上百家国家级、市级研发中心,并以园中园方式汇集了各类示范基地。
包括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数字出版基地、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块国家级产业基地金字招牌,不仅成为重庆北部新区最大的开放平台,也成为重庆北部新区最独特的创新平台。如今,重庆北部新区还在筹建“重庆北部新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国仪器仪表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
示范基地逐渐形成集聚效应。目前,重庆北部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123家,国内IT巨头腾讯落户重庆北部新区建立研发中心,全国最大的整合IT服务提供商神州数码来此建立西南大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NEC入驻造“云”……
“我们对企业不偏心,既喜欢领头羊,也重视小羊羔。”重庆北部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说。“大牌驾到”的同时,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培育与孵化同样得到重视。重庆北部新区实施“千家科技企业、千亿高技术服务业收入”的“双千工程”,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扶持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力争到2017年,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科技型企业数量达1000家,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00家,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真正建成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适于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
4月8日,一场政府、银行、企业的签约仪式在重庆北部新区举行,重庆微标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6家中小微科技企业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这是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以“政府搭台、银企联动、商业运作”的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试点,以解决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如此,重庆北部新区今年还特地设立5亿元的“两江科技创新基金”,拿出4万平方米的产业楼宇作为中小微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十分优惠的租金租给企业。
打造商贸服务高地
现代服务业成新增长点
宜家开业当天,汹涌的人潮赶到重庆北部新区,让最初选择在此布局的宜家(中国)公司负责人笑得合不拢嘴。宜家重庆商场的总经理马诺先生透露,重庆人的购买力让他很惊讶。开业4天的访客总人数等于北欧四国(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全部宜家商场1个半月的访客总人数。接待顾客20.8万人,销售额1300万元,连瑞典美食餐饮也销售了186万元,访客数和总销售额分别位居全国宜家门店第一、二名。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