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科技部火炬中心获悉,2013年114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0.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5.2万亿元,实现园区增加值5.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10%以上。
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20多年发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创新了体制机制,优化提升了发展环境,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突出典范,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
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
科技部火炬中心2013年高新区快报显示,2013年,营业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有31家,较2012年增加了9家,其中营业总收入超过万亿元的有两家。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惟一一家营业总收入超过3万亿元的高新区,平均每1.5小时诞生一家企业,平均每16分钟申请一项专利,平均每天诞生一家亿元级企业。这是2013年中关村示范区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制高点和重要依托,中关村示范区在国家确定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主导创制了66项国际标准,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而另一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在这里,每天至少诞生30余个创意软件,每月产出1900项有效发明专利,每年孵化毕业1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2011年国务院批复依托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上海张江示范区只用了3年时间,企业总数从1.1万家增加到近5万家,技工贸总收入从6800亿元增加到2.7万亿元;税收从441亿元增加到1986亿元。到2013年年底,上海张江示范区汇聚了科技型企业3万余家、研发机构1030家,园区内企业授权发明专利数达到2.4万件,有效发明专利占上海市2/3以上。
实现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
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坚持通过体制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探索有利于确立企业主体地位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企业成长、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和制度。在产学研合作、科技和金融结合、人才吸引和培育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探索,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促进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了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促进了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截至2012年,国家高新区共兴办和建立了73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41家技术转移机构、175家生产力促进中心、732家具有国家资质的产品检验检测机构、50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形成了一大批促进科技创新的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
重庆高新区针对初创型科技企业在融资和市场开拓上面临的诸多困难,量身打造了科技金融、产业孵化、创新合作三大平台,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还通过政府出面帮助企业找市场、谋发展,促进了园区科技型企业的蓬勃发展。重庆川深金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晋川表示,2013年该公司在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的帮助下,以500万元的抵押物拿到了1000万元的贷款,大大缓解了企业研发扩产的燃眉之急。
潍坊高新区近年来先后建成了4个国家级孵化器和3个省级孵化器,成立了1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了国内一流的半导体照明产品检测、智慧软件、生物医药、呼叫中心、数字动漫、云计算等十大公共技术平台,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在惠州仲恺高新区的大力推进下,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产业集群规模有了新的突破。2013年,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047.8亿元,占惠州仲恺高新区总产值的80.1%,同比增长32.4%,提前一年突破2000亿元的发展目标;集群产出手机2.87亿台,同比增长55.7%;全年人均GDP达到12.47万元。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研发机构快速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国家高新区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截至目前,前10批中央“千人计划”共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689人,其中452人来自国家高新区企业,占总人数的65%。其中,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占所在省市的比例均大于90%;25个国家高新区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
不仅仅是位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吸引大批人才集聚,位于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也受到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青睐。
2013年,宝鸡高新区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二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这是宝鸡高新区在全力打造西部人才高地、建设“人才特区”工作中取得的又一佳绩,同时也是宝鸡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一项具体举措。目前园区已经建立产学研联盟11个、企业科研机构79家、工程技术中心30余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个;获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立项项目、新产品项目564余个,国家创新基金立项项目65个,陕西省重点技术创新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1项;申报专利824项,获准专利授权670项。
昆山高新区是一个位于县级城市的国家高新区,2013年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小核酸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4个项目获国家863计划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9个项目获火炬计划项目立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家;完成专利申请11111件,授权4487件;新增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1名、省市“双创”人才32名、高技能人才1830人,维信诺公司首席技术官邱勇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关村示范区、上海张江示范区、潍坊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宝鸡高新区、昆山高新区等仅是114家国家高新区的代表。近年来,国家高新区通过开展“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进一步深化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建设工作;通过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加强对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支持,提升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通过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群体和具有原创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通过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形成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013年高新区快报显示,114家国家高新区上报统计的企业总计7.8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555家,占高新区企业总量的36.5%;从业人员1400万人,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698万人,占高新区从业人员48%。同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净利润、上交税额、出口总额等指标占比都在45%以上,有力支撑了高新区的稳定发展。
作者:晁毓山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