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微软美国雷德蒙总部,继专访微软在线服务集团总裁陆奇之后,包括CSDN在内的中国媒体采访了微软全球中国云业务总经理Doug Hauger以及核心工程师团队(Tom:负责将微软云落地中国具体技术对接;Yusof:最早的工程团队成员;Alex:Office 365技术负责人)。Doug Hauger是Microsoft Azure(全球范围内)商业运营第一人,现在由他来带微软云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足以看出微软高层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在本次采访中,Doug Hauger及团队谈到了为何选择与世纪互联合作、中国政府的监管政策、微软云在华落地的最核心问题、定价策略、云中数据安全、微软云的诞生历程等话题。Doug Hauger强调了微软在中国的云服务会严格遵循中国政府的监管政策,尤其是对数据监管的要求。
从左到右分别为Doug、Alex、Tom、Yusof
为何选择与世纪互联合作
微软和世纪互联在中国的合作,世纪互联将会负责平台运营和服务,包括和客户签合同、递发票之类的事情,而微软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支持和授权,同时,微软会对世纪互联的工程师进行培训。选择世纪互联的原因有几点:首先它是民营、自有的、运作数据中心的服务提供商,而不是完全国有的。其次,世纪互联有所有的认证,在为中国客户以及互联网服务上很有经验,另外,世纪互联跟中国政府有非常好的关系,拥有所有政府要求具备的资质。
微软云落地中国的最大难题
在微软云计算落地到中国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在中国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和全球(质量和服务)标准是一模一样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微软在全球Office和Azure上面做的任何创新,都能够同时、同步的在中国地区的服务上得到体现。
Tom举了一个例子谈中国用户的区别。以一个现有的全球平台上的客户为例,他成为微软云的客户已经一年多了,在全球做一个新产品的发布可能花50万美金做宣传,有5百万左右的用户会上网点击。这种情形放到中国市场,什么广告都不用做,每天就会有2千万的用户点击,如果再适当投点广告费,就发现会有4千万、甚至6千万的用户来点击网站,效果惊人。重要的是,现有的这个客户正着急着要在中国推广服务和客户,通过微软云(Microsoft Azure)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把他的服务做起来了,服务上线当晚就有了2千万到4千万的用户访问。因为在中国和全球的服务平台用户体验是一致的,所以国际用户可以无缝的和中国业务实现衔接。
在中国比较特殊的是,中国网络环境尤其复杂,至少有六个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每个省份包括沿海地区的人口分布,用户习惯都不一样。因此,微软在中国落地的时候包括选址都需要把所有这些问题考虑进去。
世纪互联所运营的微软云服务采取全球统一的标准,举个例子,在全球Azure平台上,背后有75个团队进行所有服务方面的工程工作。在中国基本复制了这种标准,包括如何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如何在内部对服务体系进行评价、考核,所有的考核指标,微软如何衡量自己,就怎么样衡量世纪互联。换句话说,微软把内部工程团队的所有指标都拷贝了一份,用它来衡量世纪互联如何运营在中国的服务。仅仅上个月,世纪互联在微软的技术指导下就做了两个百左右的平台更新。
微软工程师也无权限触碰数据
微软在中国的云服务上,由客户自发产生的数据都留在中国(数据不离境)。同时,微软工程师对所有数据中心里的数据包括平台都没有管理权限。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世纪互联如何需要微软工程师的协作,也只会短暂的开放一个空间和平台,让工程师们协助完成对客户的服务,但是平时在世纪互联没有发出服务请求的时候,所有微软的工程师对任何平台和数据都没有管理权限。所有对用户的客户服务、运维、问题解答,都完全按照和中国政府的约定,通过世纪互联向用户提供。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