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开封市正向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经济文化强市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推手。未来5年是开封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更是向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的重要阶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工业作为强市之本”,未来5年要打好工业强市攻坚战。《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其承载着开封的希望。
培育主导产业促进转型升级
开封市工业按照“政府谋划、企业主体”的原则,推动集群引进、链式发展、配套协作。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引进,以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等行业为重点,实施承接100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攻坚行动,加快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特别是承接一批符合开封市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的工业项目。
为此,开封市今年提出大力实施“8155”工程(8个产业集聚区、10大产业集群、50个高成长企业、50个重点骨干企业),加快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龙头带配套,不断延伸和扩展优势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今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3%、35%、35%,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50%以上。培育主导产业集群,集中资源优势,重点培育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的主导产业集群,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突破550亿元,食品、纺织产业集群突破400亿元,化工产业集群突破300亿元。提高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力争突破百亿元。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晋开集团、奇瑞汽车等50个重点骨干企业和龙宇化工、东磁新材料等50个择优扶持的高成长型企业。基本形成汴西和通许县集聚区重点发展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产业,汴西、汴东、兰考县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黄龙、杞县、精细化工集聚区重点发展高端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尉氏县集聚区发展纺织产业的格局。
今年实施“双50”企业培育,加大对50个重点企业和50个高成长企业的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和保护力度,促进企业保持高速增长,提升带动引领作用。以“双50”企业培育为抓手,着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力争超10亿元企业达到30个,超30亿元企业达到5个,3年内实现百亿元级企业零的突破。
促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
开封市把主导产业招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各县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谋划招商项目,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竞争优势强、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重大项目,加快主导产业集中、集聚,带动配套企业抱团跟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开封市把今年确定为对外开放提升年,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持续深入开展重点产业大招商活动,确保实现新突破。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更加注重区域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和商会、协会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全链条、全要素、全服务、无障碍”的立体招商模式。瞄准“高质、高新、高端”,更加侧重对新兴产业和以延长产业链条项目为目的的招商,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化工、航空物流、新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开展重点招商,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每个产业集聚区引进、落户2~3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战略支撑项目或龙头企业,每个县区争取引进1~2个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推动电动车、纺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争创省级出口基地。同时,要推动去年签约的141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已开工项目争取建成投产。
开辟绿色通道力保重点项目
开封市正在抓紧谋划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立、完善重点项目核准、备案和监测制度,对重大项目审批事项实行交办制,开辟绿色通道,实施承接百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攻坚行动,围绕工业结构调整,以工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引导工业投资向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倾斜。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产业联盟,集中资源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积蓄发展后劲。坚持引进和创新并重,提升品级、扩大能力、完善链条,做强做大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光伏、生物医药等产业。
集中支持主导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运用国家和省工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将投资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集群项目纳入重点项目进行管理,优先保障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各集聚区开工建设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1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按照“协议项目抓前期、落地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达效”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强力推进晋开集团三期、龙宇化工三期、东大化工整体搬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富士康科技园、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原生物城、中原家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全市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00亿元以上。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集聚区功能
为了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封市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推进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对产业集聚区的覆盖,重点提升用工、融资、生活和行政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行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劳动监察等一站式服务。
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生活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与集聚区发展配套的学校、医院、商贸、餐饮等生活设施。充分发挥集聚区融资平台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担保能力。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重大产业项目、多层标准厂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用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级质检中心2个,新建产学研共建研发创新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各1个。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基础设施,争取全市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统筹推动集聚区建设、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鼓励搬迁村民和务工人员进城落户,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从业人员2014年增长15%。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