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省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把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转变成河北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实际成效,需要我们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对接承接能力,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共识,充分认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的重要意义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在推动河北省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中具有重要的牵引、带动和支撑作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重点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资源、商务成本等综合优势,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借力借势京津产业和优质要素,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对接承接京津非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一体化,形成若干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农业高效发展的增长极。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是优化京津冀产业布局、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上水平的需要。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长期以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尽如人意,产业同构性、同质化问题突出,发展定位雷同,产业链条重叠。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分制,产业定位趋同,缺乏合理的分工布局。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重新定位,各地产业发展的方向日渐清晰。就河北而言,明确自身比较优势,积极打造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为疏解北京人口密集产业提供承接载体平台,为天津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在促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利于推动京津冀产业布局优化、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各区域在产业上的合理分工,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区域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是河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当前,河北省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产业发展的重型化、低度化、低附加值特征明显。突出表现在:一产、二产比重偏高,工业重型化,三产增长缓慢、占比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文化创意、动漫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严重影响着河北省产业规模、素质和质量的提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就是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借力京津特别是北京的优质人才资源、先进适用科学技术和资本富集优势,全面降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发展的成本,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是推进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的需要。治理大气污染,建设山清水秀的河北,重点是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三高一低”新增产能。近年来,河北省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力度空前,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但由于产业基础限制,能耗总水平依然较高。为化解过剩产能,省委提出大力推进“6643”工程,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倒逼提升机制,转变过度依赖能源资源的产业发展方式,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条件,有利于降低河北省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出现“断崖”风险,有助于工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双重”目标加快实现。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是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需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接产业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平台载体,需要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2013年,河北城镇化率为48.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1个百分点,城镇化质量、城市布局、城市承载能力等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需要坚持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聚集;需要围绕京津产业转移需求,进一步明确各地、各园区的承接功能定位,加快现有园区平台的承接承载能力建设,以吸引更多京津转出产业和更多京津优秀人才来冀发展。这些都有助于推动河北省城镇化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提升,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的思路与建议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从体制机制入手,突破行政分割、市场壁垒的束缚,抓住关键和薄弱环节,力争尽快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容的体制机制。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作者:河北经贸大学校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