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匿名网友在微博和论坛上发布消息,称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大网新)的5名员工宣称发明了“在ARM处理器上实现Wine构建工具移植的方法”并为此申请了专利,但实际上该方法早在2010年10月就被德国人André Hentschel等实现,并随着Wine 1.3.4版本发布。由此引发的浙大网新专利“抄袭门”事件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
浙大网新的科研人员是否抄袭了德国人的源代码?该专利是否已经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并公布?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深入采访了当事人和知识产权专家,试图还原这场“抄袭门”背后的真相。
网曝专利“抄袭”
此次是浙大网新第二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家国内IT服务提供商和服务外包商,两年前,浙大网新就曾涉及专利侵权的法律纠纷。
2012年8月9日,杭州市中级法院受理浙大网新作为原告对阿尔斯通等5方提起的侵权责任诉讼。浙大网新诉讼要求阿尔斯通等5方退还及赔付共计约1.9亿元。在此之前,阿尔斯通曾经就技术许可费的数额问题向国际商会仲裁院提出仲裁。
如今,浙大网新再度因为疑似专利侵权问题引发关注。只不过,这一次它是备受质疑的“抄袭者”。
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网友lovenemesis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浙大网新的5个人宣称“发明了在ARM处理器上实现Wine构建工具移植的方法”,并为此申请了专利,更可笑的是,这条专利获得批准并于今年1月公开。实际上,这个方法是源自国外的WineHQ项目,主要贡献者是德国人André Hentschel。他于2010年10月就已实现该方法,并使其随着Wine 1.3.4版本发布。此外,根据代码仓库记录,这5位中国人未给Wine项目作出任何贡献。
《中国科学报》记者查询发现,这条消息主要来自一个名为Phoronix的英文网站。该网站有关新闻的标题为“Chinese People Try To Patent Wine On ARM”。
随后,网友“黑白日月”编译了相关信息,并在linux toy的网站发帖,对浙大网新员工的疑似“抄袭门”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帖子中,“黑白日月”表示,在Wine项目于1.3.4版本实现ARM平台支持后的8个月,来自浙大网新的毛德操、王承志、徐鼎鼎、陈天洲、马建良等在2011年6月申请专利,宣称自己的发明首度提供了在ARM处理器上实现Wine构建工具移植的方法。
“大致浏览了下专利说明文档,浙大网新5人所作的事情仅仅是下载老版本Wine源代码并按照ARM构建的要求修改了交叉编译配置文件;针对ARM处理器重写了一些接口方法。而这两点都是André Hentschel已经在1.3.4版本中做过的事情。客气点儿说是他们会看文档,实际点儿说是纯抄。”发帖人说。
网友多表示谴责
lovenemesis在新浪微博发布的消息迅速引发众多网友的转载和讨论。在大多数跟帖中,网友多对徐鼎鼎等人疑似抄袭的行为表示谴责。
网友“linux中国”表示,“大家是不是都熟视无睹了”。网友“技术宅”则表示,“这个给人的感觉是机械设计里面的优化设计,而且貌似是大改了。即便改的程度巨大,以这个为理由申请专利也说不过去”。
在linuxtoy的网站,相关技术人员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网友“苹果爱吃我”表示,他也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也很喜欢使用开源社区的东西。而且,他也会尽自己所能回馈开源社区,哪怕是写不了Code,可以报一报Bug。“我有一条绝对的底线,绝不能拿开源的东西改一改就说是自己的。因为这样真的很没节操。”
网友“seth”则把矛头对准了专利审核人员,“专利审核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士,不可能把关,问题在于公示期间应该有人出来质疑”。
作者:彭科峰 王珊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