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改变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转型扭转资源枯竭对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013年末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并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4种类型,明确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其中,包头市石拐区被划在资源衰退型城市之列,与乌海、阜新、阿尔山市等67个市县区城市面临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问题。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也发表意见,提出资源型城市要转型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以及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因此,对许多因煤而发展的资源型城市来说,这样的任务尤其艰巨和困难。
“由于资源型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不全、社会矛盾突出等”,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人民政府区长张海峰看来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面临诸多困难,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该怎么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投资》杂志日前专访了张海峰区长,听一听走在转型之路探索前沿的先行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规划先行 科学转型
《中国投资》:通过转型发展解决面临资源枯竭所产生的城市发展问题,请结合石拐区的实际情况谈谈您的理解和看法?
张海峰:加快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石拐区作为包头市重要的原煤生产基地,曾为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随着地区煤炭资源日趋枯竭和中央驻区企业神包矿业公司战略调整,地区主导产业缺失,财政税收锐减,地质灾害频发,社会矛盾突显,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发展困境,地区发展举步维艰,经济社会亟待转型。因此,要把扩大地区经济总量、增加财政税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只有通过转型,才能彻底扭转资源枯竭对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中国投资》:请您具体谈谈石拐区转型发展的具体目标以及特点是什么?
张海峰:2011年石拐区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区,为地区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新一届区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认识到石拐区是欠发达地区中落后地区的基本区情,调整确立了“生态立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理念融入科学发展始终,用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民富区兴的愿景。地区政府明晰了“一轴三核联动发展、生态隔离科学转型”的发展路径,即以包头——石拐一级公路为主轴,什桂图新区、老工业区、五当召(五当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4大名寺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生态旅游区3个核心区互为补充,裂变发展。通过科学定位和明晰路径,我们提出了“四个基地、两个试点、一个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即将石拐区建设成为包头市城市生活物资配送物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成为内蒙古重要的多元素合金材料加工基地、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同时,打造全国改革发展城镇试点、“智慧城市”试点和资源枯竭衰退型城市异地转型示范区。
改变过去“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在异地建设新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同时全力恢复老城区的生态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实施沉陷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实现老区居民异地搬迁,全面改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通过打造新型城市生活物资配送中心、打造国家5A级景区——五当召等举措,弥补包头市城市功能的发展短板,改变原来只是给包钢等大型企业输送煤炭资源的单一服务功能。
《中国投资》:对于资源枯竭地区产业转型的具体规划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
张海峰:实现转型的前提是结合地区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转型规划。我们始终树立“规划先行,规划引领”的理念,先后编制了《石拐区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规划》《智慧石拐发展规划纲要》《石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石拐区扶贫工作规划》和《石拐区村镇体系规划(2011-2020)》等多项规划,为地区科学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史波涛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