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金融业快速发展,英国金融杂志《银行家》主编史蒂芬·泰姆威尔先生曾发出“成都金融城的整体规划方案让伦敦金丝雀码头相形见绌”的感慨。2012 年,《四川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和《成都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均提出:到 2015 年,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2013 年 6 月,《财富》全球论坛即将登陆成都。顺着金融这条线,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小琪,请他为我们解读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的发展重点。
记者:6月,《财富》论坛即将登陆成都——这座正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城市。您认为金融中心标志性的内容是什么?成都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在哪里?
王小琪:一般来说,金融中心的标志性内容是金融机构,特别是法人金融机构的数量集聚的程度,存贷款额等金融资源集聚的程度,金融资源的配置对实体经济支持的程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建设金融中心是为了满足在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地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降低运行的成本,增强其集聚性和辐射带动性。
在中国西部地区,成都、重庆、西安都在致力于打造西部金融中心。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的特点相联系,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成都、重庆、西安这三个西部城市,既有互补,也有竞争。从辐射面来说,西安主要辐射西北,成都、重庆主要辐射西南。从产业来看,成都对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等辐射带动作用大;而重庆对装备制造业辐射带动的优势更突出。
近年来,成都金融机构加速聚集,金融产业高速发展,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比较突出。
从产业结构来说,成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已经进入服务经济的成都,其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其中,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突破5%。按国际上公认的标准,5%是金融业作为地区支柱产业的门槛。也就是说,金融业已经成为成都的支柱产业。
现代物流业也是成都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产业。作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的成都,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以及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的中心,中国西部物流中心地位凸显。
此外,以成都为核心的成都经济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得到优势发展。良好的产业基础支撑了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
而且,作为传统消费型城市,成都的消费水平较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从而带动金融发展。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又可以直接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记者:地方金融机构往往在一个城市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都市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有何特点?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王小琪:近年来,成都的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很快,在服务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概括起来,特点和作用有以下几点:一、地方金融机构量比较大,占比高。目前,地方金融机构资产约占成都金融总资产的三分之一。二、整合、统筹的力度较大。2009年,成都组建了成都投资控股集团。目前,集团的经营范围已覆盖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租赁、投资基金等多个领域,管理资产近4000亿元。三、地方金融机构开放度比较高。成都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已发展成为中西部首家总资产突破2000亿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成都很多金融机构都有省外、境外的资金参股。四、地方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起步早、动作快。例如:成都市最先在四川省内建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五、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带动作用较强。
记者:地处西部内陆地区的成都,虽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之初,就诞生了“红庙子”股票市场,抢占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先机,然而却未将先机持续下去。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如何将成都的历史金融文化与现代金融发展环境优势相结合来进行发展?
王小琪:金融中心的建设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基本因素:金融市场的发育和政策的支持。成都金融业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近1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于此。上个世纪90年代,成都“红庙子”股票市场曾是国内知名度极高的“一级半”股票交易市场,“红庙子”在盛极一时之后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由于有关政策的制约导致的。当时,国家政策只允许在上海和深圳建立证券交易所。
如今,拥有良好金融氛围的成都正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截至2012年底,入驻成都的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2家,金融机构聚集度高。此外,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成都建设的西部金融中心将突出特色优势,与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形成错位发展。
记者: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对周边有怎样的辐射作用?对西部地区的金融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带动作用?
王小琪:成都经济体量比较大,金融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对周边,乃至对整个西部地区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它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辐射带动作用不同。其中,对服务业带动作用最为突出。
物流、商贸、金融三者联系紧密,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制约这些行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资金的瓶颈。成都通过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并推进融资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逐步推动现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向以直接融资为主转变。
另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很大,支持途径较多。例如: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和农户都有相应的金融机构予以支持。在农业保险方面,除了政策性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也在逐步参与,形成互补。
此外,对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改善,金融网点向基层、向农村、向边远地区延伸,金融的辐射半径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网上交易的盛行,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影响面和带动作用更大。
记者:与全国性的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金融业在哪些方面还有差距?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王小琪: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而言,成都在以下几方面还有一些差距。一是金融业对GDP的贡献度。成都的金融业占GDP的比重约为5%,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占到10%以上。金融业发展水平是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二是成都吸引的外地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多,法人机构少,区域性的总部少,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对较小。三是资本市场发育较低,直接融资占比低。四是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低。五是成都整个的金融生态,金融基础设施还有待改善。金融生态方面,成都的诚信文化,包括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都还比较滞后,现在它是被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分割的,应该整合起来。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完善和加强的余地,应该加快向农村向基层延伸。
未来,成都应该更多地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争取到先行先试的权力,并加强金融市场的培育,积极改善软硬件条件。背靠广阔西部的成都,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积极推进西部金融交易中心建设,如生猪、白酒期货交易中心等,争取定价权;应该更加注重西部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更加注重西部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尤其是金融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