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的时代,银行传统的汇转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冲击,老百姓开始使用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同时,银行传统的公司贷款业务也面临挑战,如阿里金融中的小微贷款目前已经累计为五十余万个企业用户提供融资服务。来自“BC”端的双重压力,使得银行业快速“觉醒”,加速信息化进程,完成行业变革和转型,摘掉“因循守旧”的帽子。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区域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战略高峰年会在杭州落下帷幕,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的领导、全国区域银行CIO及相关负责人以及知名IT企业专家、经理人、金融理论界的知名学者和专家等百位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下,商业银行CIO如何利用先进的IT和互联网技术,突破商业银行传统的管理和业务模式,实现的特色化经营和跨越式的发展,最终完成企业转型等课题。大会期间,普元软件金融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杨卫东发表了主题演讲,对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架构和平台整合提高IT的治理能力做出了深入的探讨与解析。
当下商业银行IT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云计算、移动互联以及大数据的时代下,银行唯一能做的就一件事就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一家商业银行一般会有多少套系统支撑?答案是上百套,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在“多任务多系统”并行的状态下,银行内部的IT管理部门无暇应对各类业务升级等困境。
例如,对于用户来说,用户的变化及需求增大,银行必须根据种种新要求作出快速的响应,这势必会增加越来越多的技术架构,管理起来相当麻烦;对于银行自身来说,随着业务持续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时,银行又需要更加灵活、高效的业务运营体系,譬如优化内部运营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外部运营资源等,但银行往往又受制于技术手段和服务标准的缺失。
杨卫东介绍称,普元发现银行IT系统建设会面临如下问题:在技术架构层面,技术体系的多样化与差异化不能及时得到平衡和解决,应用系统间的脉络不清晰,部分系统重复建设等;在开发运维层面,开发人员多,已有项目之间的资源难以共享,软件过程管理制度和规范执行效果不明显等。
“银行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涉及与客户及各类合作伙伴的流程协同,在某些情况下,协同的方式较为落后,有大量手工作业,缺乏实时的沟通,不仅影响了流程的效率,也不利于风险控制。另外,比如在商行业务部门看来极其简单的一个系统升级项目,对IT管理部门来说相当的复杂,不仅需要开发新的功能,同时还要想办法维护现有的系统以及关联系统之间的接口,这就导致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复杂度增加很多,若临时出现问题,先不说如何解决问题,连找出问题都非常麻烦。”杨卫东强调。
通过架构和平台整合提升银行IT治理能力
信息化的大势不可逆,在这一过程中,摆在商业银行等金融类企业CIO面前的IT管理问题已经很明显,那么如何变革?其实,信息化通常会带有双刃剑的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银行业的深刻变革,逼迫银行业开始创新。
“通过平台化方式提高开发效率、提升应用质量、加快业务创新”无疑是银行IT管理所急需转变的方向。对此,杨卫东表示,普元在与国内各大银行长期合作后,已经有了清晰的解决思路,即通过架构和平台模式来帮助客户提升银行IT治理能力。
据杨卫东介绍,平台化之于银行IT建设,有着固化、敏捷、融合以及复用等四大特点。
比如在银行信息系统中,通过中间件产品技术搭建出业务集成平台,即可实现银行内部跨系统、多产品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创新。“平台化模式能把银行内部的各个不同的技术组件和业务组件进行整合,通过架构进行梳理,增加了开发资源的复用率,缩短了业务开发周期,大大激发了银行业务部门创新能力,优化了各个业务部门的流程,避免走上以往开发效率和复用率低的老路。”他说。
据了解,普元一直专注于基础软件平台领域,已掌握多项软件平台关键技术发明专利,作为国内领先的平台解决方案厂商,其软件平台产品和核心技术已经在工行、建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及银联的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验证。
普元曾为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提供了特定的技术框架和业务框架平台,通过架构梳理方式,把银行内部整个技术平台梳理成5到6个相关平台,便于第一时间统筹和操作。
在交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的大运营平台整合这一全球领先的信用卡运营业务管理创新项目中,普元将提供核心的基础技术平台BTP产品和前端系统,帮助客户在技术上实现运营平台的统一,简化项目的开发难度、提升未来系统运维管理的自主把控能力。
“软件平台化能让银行本身真正掌控住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无需过度依赖开发商及其项目团队,而且开发周期的缩短,也是互联网金融下,银行业务快速推出的保障”,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注重于将内部的基础计算能力转换成IT商业运营资源,将企业内部的IT使用转化为外部的使用。由此,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客户开始日益接受通过规划或引入软件平台来解决流程管理等问题。“可以想象,银行业装上平台化的车轮后,对内部的管理能力及适应业务变化等能力开始增强,进而能实现IT设施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互动,最终拥有IT的自主管控能力”,该人士表示。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