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信息化、发展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变,服务业占世界GDP比重持续上升,逐渐占据经济发展主导地位。
服务业涵盖国民经济14个门类、46大类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国际化以及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面对发展大趋势,无论是国内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还是中西部地区以及资源型城市,都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跨越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纷纷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和资源高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之一。
大庆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历史上一度“一油独大”、“一柱擎天”。近年来,按照“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总体要求,坚持项目牵动、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大庆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整体呈现出名企集聚、业态升级、功能增强的喜人态势,已经成为大庆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日益成为一产二产提质增效的有效支撑,逐渐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放眼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走向,顺应城市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大庆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的“升级版”,为推进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力量。
首个城市综合体萨尔图万达广场投用,开启了大庆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纪元;新华08(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向世界发出大庆声音、中国声音,新华(大庆)商品交易所鸣锣开市,当年实现交易额310亿元;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跻身东北首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并蝉联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奖;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大庆绿地科技金融创新城总投资255亿元,将建成我省国际化金融新引擎;北国温泉荣获中国最佳寒地温泉,连环湖温泉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大庆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亮点频现。几个“代表作”还晋级“国家队”,引人注目。但作为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新兴资源型城市,大庆服务业发展整体上还相对滞后,和目前国际服务业比重平均水平67%、国内中心城市45%以上、全省平均水平近40%相比,大庆服务业占经济比重仍然偏低。同时,大庆交通条件便利、资源禀赋突出、市场需求旺盛、闲置资产巨大、产业融合空间广阔,服务业走势据有潜力巨大、可塑性强、后劲十足等诸多利好。这些基础性优势和前景性禀赋,为大庆打造现代服务业的“升级版”提供了不竭动力,为其乘势而上、扬帆起航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滞后20年年轻“母体”的先天“短板”
1959年大庆油田开发建设,1979年建市,大庆城市建设比油田开发晚了整整20年。伴随着城市这个年轻的“母体”孕育而生的大庆服务业,注定了先天就是一大“短板”。
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首次登上5000万吨大关,大庆GDP达到280亿元,服务业仅为6.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8:88.8:2.4,服务业基本上是为油田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和规模很小的保障职工生活的生活性服务业。2002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最后一年保持5000万吨以上,大庆GDP达到1030.7亿元,服务业为105.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87:10.2。这一年,大庆辟建高新区刚好10年,地方经济尤其是服务业开始起步发展。2009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调减到4000万吨,大庆GDP达到2120.0亿元,服务业为3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8:81.6:14.6,大庆服务业初具规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大庆GDP达到4332.7亿元,服务业为732.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8:74.7:16.9,服务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小荷才露尖尖角”,再到“弯道超车”,对大庆这座年轻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服务业取得的成绩已实属不易。
3年赶超拥有足够的经济话语权
近几年,尤其是进入2011年以来,大庆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强化政策支持、抓好产业链生成和组织实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鼓作气形成“强势”,在经济生活中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总量继续放大,从波动转入平稳发展。3年来,大庆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537.4亿元、611亿元和732.7亿元,3年净增195.3亿元,年均增长16%,超过全国、全省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5至7个百分点。
作者:李飞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