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超速成长的大连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精彩的故事,而东软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引子和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而对于正步入青年时代的朝气蓬勃的东软,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梦想,就是对辉煌过去的全新超越。
1
15年,
一粒种子的
神奇生长
1996年,东软在大连正式设立了办事处,1998年,在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梦开始的地方,那个叫由家村的偏僻渔村,东软以“拓荒者”的姿态开始建设大连第一个软件园东软软件园。正如同当年大连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所遭遇的质疑和非议,东软在大连投下的第一粒种子同样不被看好。2000年,东软又在大连投资建立了国内第一所信息技术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相对于1988年以3万元科研经费,3台286计算机草创的东软,这种投资手笔十足是一种冒险,当然,这种市场行为如今已被证明是非凡的远见。2008年,当东软再次在大连播下第二粒种子可容纳一万名软件工程师的东软软件园河口园区投入使用,迎来的已经是达成广泛共识的赞誉和期待。
在过去的15年中,伴随着大连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国际化步伐,东软顺利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东软在大连的员工已经超过5000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累计向社会输送了近1.7万名IT人才。
在谈到东软未来在大连的发展目标时,刘积仁表示,东软将通过打造面向全球的创新与服务平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将东软在大连的基地建设成为面向全球最重要的软件与服务交付中心之一。
2
十年5倍增长开启超越之旅
关于未来发展,东软为自己预设了一个十年实现5倍增长的成长计划。从表面看,其预设的复合增长率并不高,但考虑到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市场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未来成长就具有了全新的价值考量。
自1998年以来,度过了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黄金十年的中国企业压力陡增:人力成本持续快速上升、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市场需求与竞争态势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日外包的过度依赖所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等等因素的集聚都汇聚成为一种发展大势,无论是对东软还是其他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升级势在必行。对此,刘积仁认为:“中国软件产业过去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对未来已经缺乏指导和借鉴意义,未来的中国软件产业必须要另辟蹊径。”结合到东软自身面向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全新超越已经展开。
商业模式创新
东软将在不断发挥过去积累的优势能力之外,加大向以创新与服务驱动成长的公司转变。
刘积仁强调,东软将从以人的规模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向以知识资产来驱动增长的模式转变;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从以中国为中心的成长模式向以全球市场机会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东软目前拥有超过15000家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户,已经拥有的业务和市场是东软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东软在重构竞争能力的同时将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机会,在解决方案业务中创造并产生更多的服务。如,东软正在推动的“熙康”计划的创新尝试就是要产生一个新的B to C业务模式,同时形成一个健康城市全面解决方案。
全球化战略
刘积仁指出,东软要全面实施全球化战略。公司将打破国内业务线与国际业务线的划分,所有业务线的产品与服务都将努力拥有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
过去几年,东软越来越多的业务线参与国际合作,汽车电子、移动终端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都有较好表现。东软的解决方案业务正走出国门,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令人兴奋的进展。东软的全球化进程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在人力资源结构上发生变化。目前,东软在国外的近千名员工为国际市场的推动带来力量,来自跨国公司优秀管理者的加盟也在不断地增强着东软的国际化领导能力。在国际市场,东软不仅要巩固和提高日本市场优势地位,同时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了公司在芬兰、德国、罗马尼亚、美国、中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研发、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布局。在未来,东软的全球化目标是国际业务收入要占全部业务的60%以上。
最重要的超越不是营业收入数据,而是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企业层级的全面刷新。东软提出,未来十年,要在医疗设备、汽车信息系统、移动终端等产品工程解决方案方面成为国际优秀的公司;东软员工收入达到同行业的优秀水平;东软在国际上初步形成一个受客户和社会尊重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