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4日,“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简称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多个省市智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员出席了大会。
作为国内城市信息化建设领域规格高、影响大、权威性强的行业盛会,本届大会以“创新?融合?服务”与“大数据”为主题,紧密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如何创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3S等集成化信息技术,并将之融合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社会管控与服务之中。同时,还探讨交流了各地如何解决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科学技术问题的实践经验。
在11月3日的大会主论坛“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暨市长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赖明,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等领导与专家,以及业内知名企业代表分别就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标准、建设模式、政府保障、效益产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大家都在纷纷谈论“大数据”这一当前热门技术时,来自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及首席咨询专家蔡晓兵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大水”中呼吁大家不仅要关注大数据,其实业务中的很多非大数据的价值也值得深入挖掘,所谓“小数据也能产生大智慧”。蔡晓兵通过一系列案例故事,向大家展示了人类认知过程中,从数据中提炼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再把知识形成理解,最终由理解上升到智慧的过程。他认为,数据最终能够升华为智慧,与数据是否足够“大”其实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关键在于是否挖掘得当。
蔡晓兵在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主论坛上做报告
具体到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而言,影响其应用水平高低的因素,往往并不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现实中,地理信息的应用,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横不到边’,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及其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信息流动分享不畅;二是‘纵不到底’,主要表现在浅层次应用居多,用于规划决策、业务流程整合不够。其结果是:信息产出严重不足,质量不高,既影响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扩大信息消费,直接影响到‘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业现代化)的健康推进和早日实现。”
在谈到系统与平台的关系时,蔡晓兵认为,当前很多应用系统尚存在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打通系统间的隔阂,实现方法是通过广泛遵从工业标准,以服务的形式,通过云环境,把小系统在更大的平台上分享出来,即所谓的“小系统大平台”。“目前IT界整体的形势都在向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转变,GIS界也已经演变到了全新一代的以Web为中心的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GIS服务的提供者以云的方式提供Web应用。GIS的使用者,无论是哪一类型的用户,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采用各种设备去访问地理信息,享受地理应用带来的价值。能支撑这种应用模式的GIS平台,我们称之为全新一代以Web为中心的地理应用平台。平台显著的特点是GIS资源的云端化、GIS计算的云端化,而GIS的应用则是多终端化,主要侧重在移动端和Web端。”
蔡晓兵最后指出,新一代Web GIS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需要举行业之力共同搭建一个相应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这不是凭一家企业之力单打独斗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平台提供商、服务开发与提供商、数据提供商、硬件厂商等行业上下游所有企业的广泛协作与参与,才能共同打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任一机构的任一人员能够通过任一终端访问地理信息才能成为可能与现实。
据了解,本届大会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国家遥感中心、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主办。大会除了主论坛“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暨市长高峰论坛”外,还开设了9个分论坛,分别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论坛”、“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论坛”、“智慧城市运营及投融资论坛”、“智慧城市公众服务应用论坛”、“住房公积金与住房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智慧城市共性支撑技术及应用论坛”、“智慧型‘数字城管’暨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论坛”、“工程建设BIM技术应用论坛”、“智慧房产及房屋权属生命周期管理论坛”,集中展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技术和方案。大会同期举办了设备博览会,吸引了数万名业内外人士参观博览会。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