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内对智慧城市的质疑渐起,因为过去一段时间各地城市争相规划智慧城市项目,可谓铺天盖地,但是效果平平。这其中原因是什么?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困难在哪里?各家争辩不一。记者近日采访北京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英时了解到,智慧城市预期达到的效果是信息系统能随时画出一张城市运行图,而现在基本很难画出一张全面的运行图,根本原因就是城市各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非常难,只有将数据整合做好了,才能全面刻画整个城市运行态势,供领导和市民作出智慧的决策。
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英
智慧城市跨不过信息化阶段
尽管智慧城市投入这么多了,业内还是有人认为智慧城市依然在概念阶段。记者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个拿下不少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业内人士称,智慧城市依然处于概念阶段,只是新瓶装旧酒,各地方政府委办局借该概念要钱做些传统IT项目,怎么真正落地出效果还没搞明白。
这个说法里面折射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几大问题。一个是各地方政府的传统IT项目需求依然存在,传统信息化还没有做完,这种情况下,谈智慧还为时过早。中国电子学会咨询与技术与评测中心副主任王桓博士认为,各级地方政府不需要更多地考虑城市智慧化问题,因为现在推智慧化是个伪命题,目前中国有些城市根本没有达到信息化。他反问:“没有信息化怎么谈智慧化、智能化?信息系统都没建起来,那么如何在信息系统上再建下一步的智慧系统?”
再一个是智慧城市项目缺资金。目前政府并没有所谓的“智慧城市”专项资金。,赵英表示,虽然住建部推出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但是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而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早就列在每年的政府预算中,每项早就定好做什么事情了。智慧城市的预算,并没有包含在内。“我们接触过很多市领导,有几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告诉我们没钱,另一种是只能拨出少部分钱,但是想做更多事。所以很大程度上智慧城市项目是受资金制约的。”她说。
还有一个,信息孤岛、标准不统一导致的数据整合难度非常大。赵英提到同方软件做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希望能建成城市运行中心,提供一张城市运行态势图,但这几年下来,由于数据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无法整合,只能画出城市某个领域的运行态势。这里面的原因,有的是各个部门之间数据不开放,还有的是业务规范问题,不一致性问题。
数据整合是核心命题
现在的一些智慧城市项目流于表面化,常被人误认为是系统集成项目,而且也确实有些IT承建商在以系统集成的思维来做智慧城市。在赵英看来,系统集成与真正的智慧城市项目的区别,在于数据是否处理好了、是否整合好了。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将数据整合起来,让数据辅助决策,让城市变得智慧。如果将系统集成比作是盖房子,那么它完成的工作是将框架搭起来,而框架之中能够流动的血液、能带来智慧和决策价值的,是数据。只有将数据整合起来,才能看见数据的价值。
那么,如何整合数据呢?赵英表示,在这个领域里面定一些业务的规范,而不仅仅是技术的接口规范。业务的接口规范就会涉及到业务元数据、资源编码(一物一码)等等,就是为了准确地标识各个业务数据,能够在整合的时候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否则是很难实现口径统一的。技术上面的规范,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因为有很多协议、开放的标准去遵循。
为了推进数据整合的工作,赵英认为,可以呼吁相关的政府部门做几件事,第一,从立法上,应该通过法律的手段有效保证数据合理化使用。第二,从部门机制上,应该建立数据共享交换的管理制度、条例。第三,建立数据交易的机制。因为大家都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了,知道它是一种资源,那么可以通过交易的形式让这个资源产生价值。我们希望有一些人员去研究、去探讨这件事情,哪怕是按月或者按年收取服务费用,或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励大家进行共享交换,促进各个部门的数据整合。第四,借助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推动数据整合。因为在一些必要的地方、必要的领域里各种机制都无法推动共享,就必须采取行政化的手段来解决数据的整合。
政府看待智慧城市不简单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政府在推动。但是如果有些政府没有足够的预算、没有足够的钱投资在智慧城市项目上,企业还做不做这些项目?企业该怎么办?同方软件正积极寻找智慧城市项目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赵英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现在的地方政府看智慧城市项目,不是看该项目建设什么内容,而是看能带来什么价值,是否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同方也开始考虑以技术加资本的方式,考虑运营当地的园区,围绕着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目标,扶持当地企业,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就业。
针对国内厂商如何与以智慧城市为强项的国外巨头竞争的问题,赵英认为,同方软件目前不论是从理论高度上还是从与政府的结合上来讲,是领先甚至是优于国外公司的,尤其是城市运行体征管理是之前其他国外公司所没有涉及的,他们之前做的还是各条各块的智慧,不是整体智慧。
在她看来,目前中国政府对国内企业的信任度较高,而且同方针对智慧城市开发出了相对应的应用系统,经过个性化、定制化开发的软件,更加适合不同地方政府的个性需求。
作者:闵杰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