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和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一座名城在城市管理上是处于低级水平的。而当今中国,正在城市化道路上飞奔。
城市化,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城市化同步而来的,是对转型产业的争夺和城市格局的重新洗牌。义乌在中国城市化的大潮中最终能够处于什么地位,取决于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有多高。
义乌城市管理之殇
很多人说,义乌是个赚钱的好地方,却不是个生活居住的好地方。美国的媒体在提到义乌的时候,曾说“这是位于上海西南方四五百公里一个尘土飞扬的城市”。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印象?
早上七八点,义乌的各条街道开始忙碌起来。你想去开自己的车,却发现被堵在里面出不来了。心急火燎的时候,总算盼来那堵路的“神仙”把车挪开,你匆匆忙忙开车上路,发现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在龚青路、篁园路、环城路等一些邻近货运场的道路上,占道装卸的货车占据了一条甚至几条车道,你不得不在夹缝中小心翼翼地穿行。好吧,终于来到干道上了,可你依然不能松一口气,残疾车、燃油助力车、三轮车……毫无规矩地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间乱窜。
下午四点多,城中路、工人路、江滨路、铁东路一带,开始成批地出现装得满满当当的三轮车,那是到夜市去的“大军”。这些三轮车不仅装着超宽的货架和货物,而且经常逆行,“技艺高超”地在车流中穿行。
晚上六点多,北苑乐购超市外围和广场上,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各式摊贩。同样的场面也出现在三挺路两端、江南菜市场门口、贝村路、塘溪东路、铁东路等地方。各式有照无照的小摊小贩,都在这里“竞技”,一直到深夜。凌晨一点左右,当流动摊点的大潮退去,留在路面上的是斑斑的油渍和满地的垃圾,那需要早班的清洁工去打扫。
雾蒙蒙的空气、时不时出现又黑又臭的污水、屡屡遭到破坏的各种体育设施和公共设施、混乱而无序的街道、深夜了还能亮瞎你的钛金眼的LED广告……
这难道就是义乌?这就是你将长期生活的城市?这就是要去吸引全球视线的城市?
义乌城市管理之困
毋庸讳言,经过多年的建设,义乌的城市管理已有了很大进步,但规则意识、守法意识并没有明显变化。多年以来,我们花在城市管理上的人财物不可谓不多,各个部门也都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在学在做了。但为什么我们的城市仍然乱糟糟的,总让人觉得没有规矩?
为了加强对流动摊点的管理,我市相关部门也创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行政执法局,先后出台了“连心摊”、“爱心袋”,“绝对禁止区”和“相对允许区”,店面占道经营积分制等多种创新方法,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对流动摊点进行疏导,在局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流动摊点泛滥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流动摊点和执法部门已经陷入长期的拉锯状态。
而为了治堵,我市交管部门先后多次发布公告,在主城区限时禁止1.5吨以上货车通行,限时禁止三轮车通行,禁止不合格助力车上路、禁止给三轮车加装动力,但收效甚微。虽然交警通过各类电子监控设备,加大了对诸如逆向行驶、违法变道、强行加塞、违法停车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但显然没有对驾驶员形成压力,各类交通违法已经成为习惯。在市委党校召开的一次干部会议,干部们同样没有为群众做出表率,当车辆经过黎明湖路和南门路交叉口时,有部分干部公然驾车逆向行驶、闯红灯。干部尚且如此,还有何脸面去要求群众?
在打击非法营运上,我市相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并且加班加点,加大了打击力度,但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非法营运不仅没有消失,其形式反而更加多样化,甚至有出租车驾驶员辞职去开残疾车非法营运。
在涉及城市管理的很多单位和部门,如园林、市政、水务等等,大家都有类似的困惑:工作天天在做,怎么就看不到效果呢?
义乌城市管理之路
义乌的城市管理,同其他很多工作一样,都面临着人手少、工作多的局面。这也是很多城市管理单位说得最多的一个困难:义乌外来人口众多,但只有一个县级市的管理力量。这是现实,客观条件不那么容易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义乌的城市管理之路,在我们自己的脚下,人家是不会替你来走这段路的。
在当前条件下,义乌的城市管理要转型,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型,主动出击,创新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在方法上创新,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共同进行城市管理。三是要在技术上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弥补城市管理力量不足的缺口。要大力增强义乌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社会化和智能化水平。
作者:郑继宁 编辑:陈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