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曾业松:新型城镇化下的中国城市未来

【承包网】 发布于 2015/1/8 21:02:14
点击: 1555

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曾业松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我是第二次参加东方君和主办的中国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年会,刚才张晓董事长已经介绍了。我想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话题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刚才云良主任特别介绍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解读了新常态。我想大家都知道,“新常态”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一个词语了。因为中央决策层做了这样一个判断,大家都在研究,怎么认识新常态的必然性和它的阶段性特征,怎么按照新常态的这样一个思路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战略,包括各类企业都在思考怎么在新常态下找到发展的机遇。对此,我想不管是在新常态下,还是非常态下,都要按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找到自己发展的一个思路。这个规律是什么?我沿着云良主任讲的,延伸一下来谈谈这个看法。

  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产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根本的推动力是科技革命

  经济社会发展有规律,党的十八大已经提出要走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其实我们进一步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讲的都是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所以如果我要归纳、简化一下的话,四化同步发展其实就是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再进一步浓缩就是产城互动发展。所以我们会议组织者让我讲一讲城镇化的问题,我想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产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是什么样的规律,两者之间是怎么互动的,我们怎么按照这个规律来寻找发展的机遇,这是我想讲的主要内容。

  大家都知道,农业社会里面因为技术发展,农产品多了,然后一部分人去进行手工业,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都需要交换,于是有了集市贸易,有了人口的集中,就有了城镇,所以农业社会时代城镇化就已经形成了。但是到了工业化社会,我们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蒸汽机科技进步,带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于是形成了人口的集中和各方面生产要素的集中,城市化成为全球化的现象。进一步分析,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城市化是产业革命带动的,但是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推动的,实际上科技革命推动了产业革命,进而推动社会革命,而社会革命的标志就是城市化,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我们研究城市化,不能离开这个规律去探讨。

  在这里我想用现在经济发展的常态来分析,我觉得这个规律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我们现在社会发生了一个最大的、影响力最普遍的革命,就是科技革命,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各个产业结合,各个产业进一步现代化,各个领域结合,带来新兴城市化,所以我们看到信息技术这场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这里面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和工业化结合,工业化转型升级进入新兴工业化阶段,尤其是3D打印机出现,这个标志着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型。一栋房子用打印机就可以打印出来了,未来工业化生产方式是什么样的形态,我们难以想象。而且信息技术带来了各个领域的科研产生大量的新兴科技成果,这些新兴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链化,这是新兴工业化的本质。高新技术怎么产业化、怎么价值链化,这个转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高新技术要转变成产品、转变成产业、转变成价值链,至少需要两个方面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个就是资本,一个就是创意,或者叫生产性服务业,这里面包含的内容很多。这样一来,科技和金融结合,科技和更多的生产要素结合,这就带来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就是服务业。服务业的崛起,是我们现代产业一个最重大的革命。美国现在服务业在GDP当中占到70%以上,中国这几年服务业的比重也大幅度提升。我们广东、江苏、浙江已经超过50%了,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已经超过制造业两个百分点。所以我们从这样一个比例来看,就是服务业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成了一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些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尤其是像京东、阿里巴巴,这都是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的商业革命的产物。电子商业显然也是服务业现在一个新型的业态,而且是重点发展、前景无限的一个产业形态,所以我想这一点大家很看重。

  同样信息技术同农业的结合,也是逐步地被我们认识到,甚至让我们难以相信农业将面对如此巨大的一场变革。过去我们讲农业就是传统农业,劳动力加土地,就把粮食生产出来了。用工业化来装备农业,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等等,这是第一次现代化。但是现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搞农业,大家讲到,鼠标种地、网络销售,这是信息化对农业生产方式直接的推动。在这个推动下,我们发现农业的价值评判完全不同了。评价农业的效益,不是看你打多少粮食,不是单纯地评价农业的价值。因为我们现在农产品的直接产值在GDP当中不到10%,而农产品加工以后变成食品,食品工业产值在GDP当中占到18%,也就是农业工业化后产生的效益大大提升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农业有景观,一年四季有景,可以跟农业旅游观光休闲结合,因此农业成了休闲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农业直接成了服务业。尤其是农产品的销售,电子现货,这是一种方式的变革,更是服务业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有人就说,农业是第四次产业,一二三产业都具备了,实际上就是一个综合集成产业。而且从这点来看,农业生产者的收入方式以及经济效益也大大改变了,除了农民自己有土地,可以出租拿租金,国家有补贴,他自己劳动还有直接的劳务收入,所以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对农业这场革命的推动也是非常深刻的。

  我想科学技术推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发展,这个社会的发展就是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变了、管理方式转变了、智能化了,城市的生活方式转变了,因此我们把这种城市化的革命叫做新兴城市化。上海世博会有一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什么更美好?其实就是信息化带来了更高的文明,带来城市更大的便利。所以我想讲的就是说,经济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产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而且根本的推动力是科技革命。

  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产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

  按照这样一个基本规律,我们接下来在新常态下怎么推动产业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推进产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

  首先,必须进行新的决策设计。产城互动发展,要有新的设计路径。我想大家知道,我们过去在产城互动发展方面实践也有,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有误区。比如说一些地方发展,一个城市强调十大产业支柱、八大支柱产业之类,强调多、强调大。这对大中城市来讲是可以的,对于地方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来讲是很难做到的。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来看,一个重要的产城互动发展的模式,是一产一城,甚至一企一城,我们在这方面的设计还需要创新。像海淀区、中关村,像学院路集中了这么多的著名的高等院校,以至于我们大家都没有发展空间。如果说这么多高等院校,一个高校到一个县城或者到一个镇,这个县城这个镇是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所以我觉得像美国那么多高校,就是一校一城带动了那么多现代化的公司,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很好的反思。我印象很深的是去一个省,一个农业大学搬到一个县里面,孔祥熙故居,很好的。这个学校的领导人一直有一个理念,哪一个领导人把大学办到省城,就是对学校贡献最大的领导,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规划上我们要有一场观念的革命。

  第二,产业先行,以产业为中心,以产兴城,关键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够有就业岗位,才能有人口集中,才能推动城市化,这个大家都清楚,现在这个方面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对大中城市来讲,特别现代化城市来讲,发展高端科技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这个还是有条件的,像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上海一些高新技术园区等等,但是对地方来讲,对于县城和城镇来讲要发展这些实际上是很难的,所以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来进一步的策划,这方面内容很多,我不展开说了。

  第三,产城规划、以城促城。城市化的发展怎么围绕产业化的发展,创造环境、创造平台,促进产业化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过去有些地方的城市化,就是土地建筑面积最大化,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怎么促进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来提供配套,这方面思路是不够的。同样的也有一些地方,人为的想当然,我这个地方是高新技术园区、产业园区,我这个地方是文化生活区、那个地方是居民居住区,居民居住区跟产业园区隔离开来。好像是多么科学,其实带来一个问题,所有的这些人员像钟摆一样,早上从住宿区赶到产业园区,晚上从产业园区赶到住宿区,带来大量能源的浪费、时间的浪费、效益的确不科学。我觉得这些产城结合上,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很多问题,需要反思。我最近在上海金山区,看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调整,就是产、居各种服务能够结合,一个产业城基本上都全面协调到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人流像钟摆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在产城互动方面也有很多很多需要来思考,顺应这场革命。

  中国未来城市化的特点

  由此我就想,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接下来我们的城镇化会是什么样?题目是中国城市的未来,我觉得现在应该讲,我们大致看到了一些远景,如果去描绘的话,像新常态描绘一个什么特征的话,还要认真推敲,但是我觉得至少有这么几点大概是可能的。

  首先,中国的城镇化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我们到美国去看,美国州县以下都是市、镇,没有村的概念。我也研究国家发展战略和政治体制改革,上次来了几位教授,他们和我见面的时候说,听说你是研究乡下问题的,他没有“村”的概念,因为西方国家高度城市化了。还有一个问题我也注意到,像挪威是全球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排名第一,第二是澳大利亚,第三是美国,这个国家的城市化也是很有特点的,最大的城市56万人,最小的城市201人。像我们中国的城市化,如果从我们现在规定多少万人口才能叫市的话,我们乡村怎么城市化?我们每年200个左右的县申请改市,25个镇已经改市的试点,有些村也要求改市,你同意不同意我自己改了。大家知道河南西辛庄村委会决定,挂上一个牌子西辛庄市。有人评价很高,说是农民自己实现了中国梦,但是也有人说了,这个做法是瞎胡闹,你不经过审批、不遵守法律、不遵守政策、不遵守程序,这不是瞎胡闹嘛。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要从实际出发,四万多个乡镇,59万个行政村要实现城市化,一定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央提出来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中国的城市化一定是多元化的,不可能像日本那样高度的都市化,也不可能说就是单靠小城镇战略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中央讲得很清楚了,一定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包括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农民进城要花成本,但是他们现在还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所以他要低成本。我们这么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建设要花大量的投资,城市管理也要大量的投资,但是我们现在的国力难以承受这么重的负担,靠土地财政不可能持续,那么接下来怎么办,我觉得这个也值得思考。怎样投资市场化,投资主体行为多元化、投资行为市场化,最主要的是要实现低成本的发展,集约发展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不同的地方城市化一定有不同的特点,中国国情太复杂了,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一定不可能脱离农业现代化,不可能脱离广大的农村,所以我觉得生态化城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一定是一个和全球一样,逐步现代化的过程,像我们现在2020年全面小康,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以后什么目标呢?现在我们很多专家也在向中央建议,要研究后小康时代的奋斗目标,我想大家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共识,2050年中国要实现基本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我们接下来目标就是现代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所以这一点城市化走向现代化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面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所以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我想有一点大家可能都有共识,就是城市化主要是建设城市,城乡一体化主要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依然强调,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重申这个问题,看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很多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讲了,谢谢。

作者:曾业松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