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王铭晖:宜宾市探寻“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7 22:01:51
点击: 552

  7月15日,中共宜宾市委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围绕“促进宜宾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讨论学习。市委书记王铭晖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振华,市政协主席葛燎原,市委副书记吕晓莉出席会议,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了主题发言。

宜宾市委书记王铭晖

  会上,部分市委中心组成员以及相关区县、企业负责人围绕讨论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宜宾是一座资源富集的城市,也是一座资源依赖型城市,多年来靠白酒和煤炭两大产业,创造了GDP全省第4的殊荣。但由于市场结构的调整,当前白酒和煤炭产业下滑势头明显,给全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充分说明工业单一支撑宜宾市经济不可持续、白酒和煤炭长期支撑宜宾市经济也不可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之后,王铭晖指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宜宾市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加快转型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要实现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两大目标,必须靠加快发展,核心是要靠转型发展,必须抓住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和省委实施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为可持续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

  王铭晖说,一定要把产业转型发展作为宜宾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找准“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坚持把解放思想与破解难题、有利环境与自身优势、政策措施与城市定位、市场需求与区域特色结合起来,抓住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扩大投资、产业互动、新型城镇化和深化改革等重点,积极探索一条靠创新引领、有措施支撑、用典型带动、让群众受惠的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之路。

  就此,王铭晖强调了三点,一是产业转型是宜宾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全市上下必须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产业转型上来。要先从传统产业抓转型,提升发展白酒产业,做大做强做安全煤炭产业,确保白酒、煤炭等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滑”或者“少滑”;要千方百计把产业基金、投融资平台和脆弱产业风险基金建起来,使产业、企业、投融资平台这三者的关系在宜宾走出一条新路子,增强企业家的发展信心。

  二是产业转型的重点是“三个中心、六大基地”,“三个中心、六大基地”的建设需要依靠项目、需要产业配套、需要园区支撑,要依靠产业、依靠企业引进项目,依靠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同时,还要围绕“三个中心、六大基地”进行产业策划,明确发展方向。

  三是要深化环境兴市。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作风,将环境兴市工作一抓到底,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并选择职能部门先行先试,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为企业送服务上门。

  徐进指出,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需要我们及时转变观念,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需要我们加快结构调整,切实优化经济发展布局;需要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我们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跨越提升的动力活力。一方面,要改造提升好传统特色产业,使传统产业优势更优,同时痛下决心淘汰过剩产能和落后设备。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走淘汰落后与发展先进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共融发展的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持之以恒地重工业、强工业、兴工业,与时俱进地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做实园区、做优品牌,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工程、企业创新主体成长工程、产学研协同创新工程三大工程;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市领导向辉礼、杜紫平、游开余、易林、王剑明、周宇、陈政、于晨曦等市委中心组成员,以及市委中心组列席人员,有关县(区)、市级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