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为什么百度调整架构这件事,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承包网】 发布于 2015/2/5 14:58:55
点击: 1231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百度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赛车场上不小心进了内道的车手,前面有人领先过弯,旁边有人贴身紧逼,乱流干扰下,有劲儿使不出来。但是现在李彦宏说,clearlap到了,我要超车了。

  昨天下午,李彦宏发出一封内部邮件,宣布“进攻”,整合现有业务群组和事业部为三大群组:一是李明远带领的移动服务事业群组,负责扩大百度在各个领域的入口以及闭环生态的整合;二是张亚勤带领的新兴业务事业群组,承载消费行为研究、新的用户消费产品与商业模式开发、服务国际化;三是向海龙领导的搜索业务群组则起着守制开疆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百度在搜索领域的优势,在搜索平台上整合各种服务并落地。

  我的看法是:百度终于做了一件让华尔街、小散和用户都比较兴奋的事情——以互联网与传统服务融合为目的的公司架构变革。狼真的来了。

  架构调整意味着什么

  很多行业观察者,尤其是中国的阴谋论者,都喜欢把公司架构调整看成表,里面是人事权力上的变更,公司内话语权的消长乃至高管团队团结程度的晴雨表。但事实恰恰相反,内部权力的消长只是表象,公司架构调整内里的逻辑永远服从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选择最优的资源分配方式,达到最高效率。

  远的例子不说了,回到十年前,有一句很流行的广告语,我非常喜欢——技术驱动未来。这句话不知始作俑者是谁,但为当时很多顶尖的创业者所接受,他们以这个原则为基础调整公司架构,造就了很多名垂青史的大公司:谷歌,百度,亚马逊,华为等等。这打开了公司管理的灵感之门。这之后,每年很多公司都会做架构方面的折腾,企图颠覆这个逻辑。每次架构调整,基本都伴随着老板一封慷慨激昂的内部邮件或公开信,总会引起一些产业的骚动。有的邮件会被历史证明成为企业发展的Milestone,比如《华为的冬天》,有些则很快被人遗忘。

  总的看来,这么多年这么多的架构调整,让我印象深刻的调整只有一次:2012年腾讯对旗下业务进行六大事业群的调整。2012年,腾讯新的六大事业群基本涵盖了互联网最赚钱的六大业务:社交、电商、游戏、媒体、无线和搜索。这次调整使得腾讯更加聚焦于产品和业务,包括后来独立的微信事业群都在沿用这套产品与业务为主导的架构。这最终导致腾讯创立了产品驱动的公司管理模式,市值一度破了一万亿港币。

  接下来的三年里,产业内的公司基本都按照这套思路调整业务架构,比如微软的八变四,比如联想集团二变四,调整为PC业务、企业业务、移动业务和云服务业务集团;阿里七大事业群调整为25个事业部细化产品与服务;华为则保持四大业务集团不变,但向产品业务大幅倾斜。

  这套思路在过去几年里运转良好,做出调整的公司大多收获颇丰。事实上,百度在调整结构为产品导向的四大业务群后,也从中获益良多,这直接帮助公司走出了移动布局偏晚带来的被动局面,也帮助百度移动转型成功。

  “服务”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以产品为驱动的事业群管理架构,在2015年依然会发挥高效率吗?

  必须指出的是,同几年前微信横扫一切时相比,移动互联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互联网的风向,早已从看硅谷变成了看中国。手机的性能和市场容量已经登顶,APP集群取代拳头APP成为布局主流思想,移动设备正在从手机蔓延到一切。

  这意味着产品导向的公司架构,在今年,也就是现在,很可能失去效率。因为我们面临的最迫切需求,并不是产品和技术的革命,而是互联网对传统服务业彻底改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即将席卷一切。

  这就是“服务”。过去我们面对的是产品,产品通过互联网这一工具,和传统服务业产生交互作用。而现在,我们将直面彻底互联网化的服务业,产品与技术,只是帮我们实现无缝对接服务的途径。未来的世界,是服务连接的世界,所有的技术和产品,都将为为服务效力。人所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产品,而是能够交互的服务,这种服务将始终贯穿于我们生存空间的每个角落,从你出生到吃饭、工作、学习、恋爱、结婚、生子甚至死亡。

  这是互联网接下来10-20年的主旋律。我花了半年的时间观察O2O领域的融资案例,也观察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智能硬件、大数据和商业决策分析领域的案例,看了这么久,我认为在目前这个时间节点,谁动作最快,谁能最高效地把传统的服务业进行互联网化,谁就能掌握目前这个生态的构造权。

  这个趋势,老外还没有完全看清楚,但就中国互联网而言,百度看到了,腾讯看到了,阿里看到了,甚至小米都看到了。所有人不约而同提出“连接人与服务”,就是明证。现在的问题是,赢家可能只有一个,它会是谁?

  百度是谁

  百度在公司架构调整上是吃过很多甜头的。远有从技术驱动未来,近的有产品驱动移动转型。应该说,和大多数互联网科技公司一样,百度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艰难的思路转变过程:技术是soul不是决策公司架构的准绳,决定后者的,实际上是市场需求。

  技术出身的李彦宏,实际上已经成长为一个非常高明的CEO。在改变公司架构这件事上,百度有一个天生的优势,那就是公司理念是技术驱动,而非产品或者业务驱动,无论上层如何调整,公司的底层根基——技术,都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这让百度在转变公司架构上天生比别人更灵活。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回头看来,即便经过一轮又一轮翻天覆地的调整,百度的技术根基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目前百度的搜索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最贴近生活服务的搜索,从结果呈现,到广告推送都体现了一家以搜索为本行的公司的应有水准。此外,最近两年来我们确实能感觉到百度在搜索方面带来的变化——面向对象的服务设计。这让百度可以整合全网资源,比如轻松获得“良子按摩”这样每天几十万request的盟友,这一点比其它公司的封闭自有资源更具优势。

  而搜索,就目前看还是整个互联网服务体系的根基。这也是百度的另外一个优势,即搜索可以无处不在,而且是天然的用户需求入口,和其他商业模式相比,它通向“服务”的路径最短,几乎不需要做出太大改变就能达成目标。举个例子,过去我们打开一个手机浏览器,然后打开百度首页,然后搜索海底捞,然后查到最近的店面的电话,再预定座位,这叫产品驱动。现在我们按下手机的软的硬的搜索按钮,在搜索框里@海底捞,打开海底捞的直达服务号,订位子、送外卖全搞定,这个就叫服务驱动。这中间百度需要经历什么伤筋动骨的转型吗?完全不需要。但换成其他人,这一步却往往是最难的。

  此外,百度拥有比较强大的LBS资源、拥有比较领先的云服务、据说现在也在布局智能硬件、智慧城市、智能医 疗和金融服务。我估计下次李彦宏再发邮件,就该写:“请叫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百度。”

  资本市场对百度结构调整的反应,目前看来非常乐观。百度股价曲线正进入一个明显的上涨区间,已经有分析师对百度股价给出300美元以上的估值,如果按此估算百度市值将至少不比腾讯低,若阿里继续表现不佳,则夺回榜首有望。

  能超车吗

  当然,这场赛事远未进入白热化。不是只有百度和李彦宏看到了服务驱动未来。阿里、腾讯都是百度非常强劲的对手,小米的关系则非常微妙,架构调整只是开始,百度还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让我们再玩味一下李彦宏的年会讲话,“我们要把握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这一历史机遇,在移动时代,将我们的战略从“连接人与信息”延展到“连接人与服务”,我们已经花了十五年时间,让人们在信息和知识面前逐步平等。未来我们还要让人们在获取各种服务时也同样高效而平等,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不惜再花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不管结果如何,我乐于看到这样的变革,就像我在知乎曾经说过很多次的,传统的服务业必将会被改造,我们看到的很多大公司,如果跟不上这场革命,最后只能沦为给BATMJ等等打工的角色。架构调整这件事首当其冲,必须要做,早晚要做,与其左顾右盼,不如现在就做,而且恰逢其时。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