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韬产业研究院高级咨询顾问 李亚玲
3月21日下午,第四届中国服务外包领军者大会上,第一场人才论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人才战略发展论坛——新常态?新人才?新未来”正在进行中,鼎韬产业研究院高级咨询顾问李亚玲女士上台为人才论坛开启第一场主题演讲《城市人才的产业化发展》。
李亚玲女士从智能未来点题,抛出一系列让嘉宾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未来的社区、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园区、未来的产业……未来发展的根本到底是什么?亚玲女士认为:人是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的内核。为了准确把握影响一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的核心要素,鼎韬立足于科技服务业,创新性地提出了城市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五力模型,从人才聚集向心力、人才供给保障力、人才成本反向力、适用人才转化力以及人才服务提升力等五个维度层层递进、相互作用,围绕科技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全面评估城市在产业人才支持体系取得的成果及相对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鼎韬还提出了从人才购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流动和人才服务五个方面“一站式”的人才解决和实施方案,并借助智慧资源协助政府和园区搭建起从体系建设、政策制定、资源对接以及具体的人才服务实施方案上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服务体系。亚玲女士最后表示,城市和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产业的壮大,鼎韬咨询的发展也立志于帮助各地方政府和园区搭建健康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人才产业生态链,未来将继续在人才评选、产业人才研究、产业人才解决方案、平台服务方面深耕,并致力于帮助更多城市的提供人才服务和解决方案并实施和落地。
以下为李亚玲女士演讲现场速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鼎韬产业研究院的李亚玲,首先我想代表主办方和鼎韬的全体同仁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进入主会场,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我们领军者峰会的主题是:与未来对话。提到未来,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想象空间,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园区、未来的产业……一提到未来的城市,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智能的建筑、和谐的社区、智慧的交通…….无论未来城市是什么样子,它一定是和人紧密相关的。我们从城市兴起的渊源看,城市是人构成的城市,人是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的内核。我们每年的321大会都在看城市/园区、看产业、看企业,但是归根结底,人才还是最核心的问题,只有把人的问题解决明白,才能更好地谈城市、产业和企业发展。这也是我们把今天的人才论坛放在主会前一天的重要原因。
过去很多行业观点都在讲,人才对城市、产业以及企业的核心和关键作用,包括最近一段时期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刚刚召开的两会,都在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要提到创新驱动,就一定会讲到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的驱动。未来谁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谁一定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城市人才的产业化发展”,抛出“人才的产业化”概念同在座的嘉宾共同探讨,人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产业,如何把人变为一个产业,针对城市人才如果更好地实现产业化,进而推动一个城市在综合素养、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核心竞争力打造等方面的提升。
首先,我们由人口、人才与城市的关系来切入要讨论的问题。一座城市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改变在于人的竞争力的优劣。人口主要指一个城市人口总数,而人才作为人口的一部分,是人口中能够为城市价值创造过程起关键或重要作用的一个群体。这里我们讲到的“人口”主要是指“人口基数”、“人口结构”以及人口流入和流出几个层次。而人才,主要包含人才资源的数量、人才的技术和知识水平以及人才的流入和流出三个层面。提到城市人口数量,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城镇化,现在从国家层面我们一直在讲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今年的两会一再提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城市人口的剧增。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中国仅用60年的时间就将城市化人口比例从10%提高至50%,整个过程不到欧洲的一半、拉美的三分之一;同时2014年末的数据还显示,未来还将会有三亿人口实现城市化;从这两组数据我们看到,未来这样的人口大军快速进驻城市,将会为城市带来各种压力,比如功能配套、人口就业以及人才结构优化配置等诸多问题;从一个城市的人口结构来看,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符号上,例如定位于商贸城市、数字创新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工业城市等等,每一种定位和符号后面就彰显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路径,是投资型还是消费型,是环保绿色的可持续发展还是资源消耗型等等这些,这也就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人才存量的结构和类型。
基于人口、人才和城市的关系,我们看到当前众多城市在人才方面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诸如人才供给通道不畅通、人才短缺及结构不合理、人才能力较弱、人才流失率高、中高端及复合型人才缺乏、毕业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拿当前众多城市的新城建设为例,我们发现大多数新城都在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位置,新城规划往往是产业规划先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就是在完成了企业招商和入驻后发现,产业和企业不像是规划的预期那样很快的实现了集聚和快速发展,而我们在众多新城的规划和企业调研中也发现,很多企业的人才流失率相比全国其他城市布点都比较高,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产无城的问题,新城规划中居住、生活消费、休闲娱乐、公共交通等配套功能的方面的缺失导致由人引发的问题进一步波及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
这些问题一方面折射出城市人口数量和结构的优化面临着改善的迫切性,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进行投入;但是另一方面,人才又是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前置条件,人才问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产业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矛盾的情势下,如果解决不好人才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的发展轨迹将会呈现截然相反的发展方向,一种是城市发展、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正循环发展轨迹,也就是说科技人口总量和结构的优化使得城市消费、商务和生活配套、城市功能等各个环节的弥补和完善,进而为产业提供更多地养分和支持,同时产业的发展又能够进一步吸纳更多地优质科技人才入驻,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素养的提升。相反,如果处理不好人才、产业和城市的关系,就会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以一些产业配套要素缺乏,仅凭城市禀赋和资源带动发展的城市为例,例如以土地换项目、以资源换项目等等换取短期的GDP增长,很可能就是以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为代价走低附加值的发展路径,导致的后果就是城市的人口不能持续积累,同时低端的产业人口的各项消费又不在本地实现,这样就难以带动整个城市内核和竞争力的提升,只能是不间断的资源和要素投入才能维系产业和城市运转,一旦因为外部要素和资源的停止投入,整个城市经济就会停滞。
鼎韬致力于科技服务业为核心的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对于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口素质结构优化、绿色城市建设、城镇化进程推动、城市消费拉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城市品牌优化和提升、国际化建设及发展等等众多层面,都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如果城市定位和运用得当,能够解决包括人才在内的诸多问题。
那么,如何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一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水平呢,在这里,我们以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点评为例,其中北京拥有全国各城市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无论是在高级人才还是熟练工人以及智力资源综合聚集方面都具备独特的优势;我们再来看深圳,它对人才的吸引效应主要表现在工作岗位多,本地高校少,不排外,薪资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等。最近在研究人才的时候发现一句话,“当人才都愿意留下来时,这个城市就会变得不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人才尤其是优质人才对一个城市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发展促进、消费和投资带动以及整个城市综合素养和水平提升有重要带动作用。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思考,影响一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的要素到底都有哪些呢?站在“人”的角度来考虑,我们提出了“城市性格”和“城市基因”的概念,那些更吸引优秀人才的城市,具备独特的性格和特质,要么具备便利的交通和地理区位,要么具备相对低廉的生活和居住成本,要么对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缺口,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要么能够提供更舒适、便利的商务和生活宜居环境,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形成吸附和聚集效应。只有那些人们愿意留下来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才会充满魅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未来的首选目的地。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拿当下有关“雾霾、PM2.5指数”类似的社会热点词汇来说,也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对人才吸引力的重要考量要素,例如那些时常处在雾霾排行榜前几位的城市一定不是优质人才安家和择业的首选。
针对以上提到的城市发展和人才问题,鼎韬立足于科技服务业,创新性地提出了城市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五力模型,从人才聚集向心力、人才供给保障力、人才成本反向力、适用人才转化力以及人才服务提升力五个全面评估城市人才竞争力。其中,人才聚集向心力是城市科技服务业人才规模与质量的最直接体现,主要指城市在目前发展阶段,聚集或者流动在科技服务业及关联产业领域内的成熟产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主要包含从业人数、人才结构和布局、关联产业人员规模及产业人才创新能力等指标;人才供给保障力是城市构建科技服务业人才支撑体系的禀赋要素和基础,位于产业人才需求的前端,是考核城市人才供给能力的核心指标,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人才储备的概念。主要包含城市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以及城市产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能力两个维度;人才成本反向力是城市科技服务业人才性价比的重要考核指标。鉴于人力资源成本是科技服务企业主要成本,同时成本也是推动新一轮科技服务业梯度转移与扩散的关键指标。同时,相较于传统的人才薪资和相关福利待遇等显性成本指标外,人才成本反向力更是创新性的将培训和人才流动等隐性成本的要素也纳入进来;适用人才转化力是衔接人才供给保障力与人才聚集向心力两大要素的中间指标,评估的是从基础型的人才储备到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产业人才的转化能力。我们通过从高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三个方面的做法和实践,比如高校的校企合作、人才枢纽工程建设、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实力、与企业合作和人才输送的渠道是否畅通、企业内训体系的完善等等,来综合评估一个城市在适用产业人才转化方面的能力大小;人才服务提升力是城市科技服务业人力资源竞争力分析模型中的重要“调节阀”式指标。主要通过一个城市在人才政策体系、获取渠道、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上来综合评价,专业而成熟的人才服务能力能够有效降低人才成本,提升人才供给和转化能力,强化人才聚集效果。
在对城市当前人力资源竞争力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五力模型对城市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看到城市人才方面的优势和短板。运用该模型,当前鼎韬已经在多个城市成功实践,为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和人才问题,提出了可参考性和可借鉴的评估方案。除此之外,基于对城市人力资源竞争力的评估结果,鼎韬还提出了从人才购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流动和人才服务五个方面“一站式”的人才解决方案。
我们先来看人才购买,所谓人才购买,其实通俗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的获得性,获得的渠道、形式和方法。鼎韬认为包含人才派遣、人才租赁、人才招聘以及人才相关的政策扶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有效的对接各类人才派遣机构、人才招聘机构、并实地调研企业用人需求,同时帮助当地城市在人才购买方面出台相关补贴和扶持的优惠政策,确保在最短的时间能把有求职需求的人和有人才需求的企业之间搭建很好的对接桥梁,提升人才获取效率;
我们可以看到,人才购买仅仅是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输血”功能。但是对于大多数城市和企业来说,如何更好地提升人才“造血”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人才培养则是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这个环节,鼎韬可以实现与高校、培训机构和政府等资源的有效对接。其中高校承担最初的人才培养职责,需要在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以及基于本地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产业定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努力;在人才培养的第二个阶段主要由人才培训机构来完成,我们通过整合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资源进而形成联通企业和教育体系的桥梁;那么对于政府应该做哪些工作呢,我们说,其实政府在人才培养和培育层面应该而且能够做更多的事情,例如针对所在城市发展的重点产业方向,创新性的引进和采购国际上的先进和优秀课程,通过政府出资,选取一定数量的本地高校作为试点,促成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领域的专业院校分院的成立,可以有效缩短毕业人才能力和企业岗位需求的距离。
如果说人才培养是政府、高校和人才机构能够努力和完成的事情,那么人才引进则需要做法和模式上的创新和尝试。对于科技服务业人才引进,主要体现在中高端人才尤其是海外高端人才引进上。在这个模块,鼎韬提出了加强外部合作,搭建从法律、政策、流程、资源对接等维度构建中高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提升一个城市人才流入的便利性和快捷性。
关于人才流动,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现在很多城市和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动快以及人才流失率高这个问题,高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了人才,人才服务机构又给我们的人才获取提供了很便利的渠道和途径,同时我们又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去甄选适合我们的人才,但是由于后期的种种原因,却导致人才流失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不仅仅会给企业自身提高了人才成本,同时也会对整个城市人才吸引力造成一个负面的影响。针对在人才流动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致力于从人才招聘开始,就从人才需求、环境打造、功能完善等多个环节,全面把控,监控人才动向,将人才尤其是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最后我们来看人才服务,这块内容也是我们了突破传统的和狭义的人才服务概念。以往的情况是,企业在招聘和用人的时候会将重点放在对方的学历、技术,是否能够匹配企业岗位描述和需求上,但是在当前一线人才流失率高,尤其是中高端人才流动率控制上,使得企业更多地将注意力转向关心员工的生活、住房、子女教育等更多地非工作需求上。我们说人其实是夹在“产”和“城”之间的关键要素,城市靠产业来吸引人才,但是城市更多地要靠城市自身的禀赋和功能来留住人才。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工作需求外,也越来越倾向对所在城市环境、文化、教育、医疗、消费、商贸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的综合评估和考量。在这种情势下,我们从城市管理的层面提出要遵循“产城一体”的规划和建设理念,来运营和管理今后的产业,这一点对于当前各地火热的新城建设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把握住这一点,才有可能避免“空城”、“鬼城”等现象的出现。
总起来看,基于城市人力资源竞争力模型的评估和人才解决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城市解决当前的人才难题,进而形成城市、产业和人才良好互动的生态体系,最终实现城市在产业、居住、环境、人文、配套、商务等各个方面的产城协调、人文和谐、宜商宜居的发展目标和城市品牌打造。
基于已有的人才研究成果,我们还创新性的提出了人才产业化的概念,所谓的人才产业化,首先我们说它是一个概念化的创新,过去很多时候我们把人才看成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要素,而把企业看成产业的主体,其实我们再往下细分,企业也是由人组成的。尤其是在当前企业变革和创新的大趋势下,企业的边界逐步模糊,企业员工尤其是中高层员工中诞生小微企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现在需要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把人看成是产业最小的主体和单位,那么人从经历教育到工作创业到企业做大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产业发展的过程。第二,人才产业化的概念需要我们创新人才服务模式,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原来我们做人才培养是分阶段的,更多地人才培养我们从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两个层面去看。但是如果我们把人看成产业或企业的话,那么从企业最开始创业、发展、壮大、并购、投资、上市等等这些不同过程中,培养过程如何构筑符合“人”发展的一个环境,每个阶段都需要我们思考提供什么投入和服务,需要哪些机构的介入,这个过程又会给城市带来什么;那么第三个层面我们就要看人才产业化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的浪潮下,必将会出现大批的创业型人才、团队或企业,同一般的产业对城市贡献的不同和最大的亮点是,人才产业化为本地城市的创新创业类企业提供后备力量,对城市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人才产业化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还希望与在座的嘉宾共同探讨。
鼎韬在人才这一块,经过近十年的资源积累,在企业、高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拥有丰富的资源。当前在国家“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潮下,我们还积累的丰富的孵化器和创业服务机构等资源对接。此外,鼎韬还推出了中国科技服务业人才培养及服务机构最佳实践评选活动,同NISO联合共建国家服务外包人才支撑平台,共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心,成立校企联盟,组建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基石工程等等一系列在产业人才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城市人才结构的优化以及人才产业化进程的推进。
2015年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一年,无论是行业环境、国家政策、新兴技术都在发生变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个省市也在积极出台十三五期间的各类规划。再次,鼎韬也提出了未来几年我们的发展目标,继续在人才评选、产业人才研究、产业人才解决方案、平台服务方面深耕,并致力于帮助更多城市的提供人才服务和解决方案并实施和落地。最后,我想借用李克强总理的一句话作为总结,“人才是强国兴邦之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动力源泉。”希望明年的领军者峰会上关于人才我们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今天我的演讲相对简短,抛砖引玉,留给后面更多行业专家和与会者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再次感谢在座嘉宾的聆听,谢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安徽·合肥·天鹅湖大酒店正在举行的“321领军者大会(DGITS)”,我们将通过中国外包网和中国外包网微博现场直播大会的精彩内容,同时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也可了解大会精彩片段!
编辑: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