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过去几年在品牌建设、分类信息“量”的建设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信很多投资者和我有类似的疑虑,比如,来自赶集的竞争压力有多大,甚至巨头有没有可能进入?58对信用机制重视程度有多高?以及移动端的具体执行策略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58同城高级副总裁陈小华先生。小华总逻辑严谨,用了约2小时时间,针对上述几个方向的问题,详细阐述了58同城的产品逻辑。
陈小华自述
关于竞争:打败你的,一定不是跟你模式一模一样的那个
从产品分析的角度,我认为关于竞争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比如,你可以从各种第三方数据来对比,包括艾瑞iUserTracker、ComScore、ChinaRank、百度指数、百度工具条、GoogleTrends,甚至你可以去百度贴吧、百度新闻、知乎、大街网、官方微博粉丝及其他社交网络等看一下话题数、评论数都可以参考,在移动方面,你也可以对百度应用、91、豌豆荚、uc浏览器、360、安智市场等凡是显示下载数或应用添加数的都可以对比。通过对比58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你就很容易弄清楚竞争对手是我们的50%,还是60%,当所有的数据都指向几乎同一个差距,并且跟我们内部监测的数据是非常接近,能够相互印证,那就说明这个数据是比较准确的。也充分印证了我们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
58同城高级副总裁陈小华先生
坦白讲,我们内部认为58同城甚至是分类信息网站目前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直接竞争对手。从整个互联网产品发展思路来讲,如果一个和你产品、商业模式几乎一样的,但每步都在你后面的公司,不管是否独立上市,他对你的影响都是非常有限的。即使第二名未来也上市了,或者有其他的资本整合,第一名如果做好自己,不管是盈利能力还是网络效应,都会摆在那儿,第二名仍然会和第一名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认为,打败你的,一定不是跟你模式一模一样的那个,模式一样是颠覆不了你的,更何况第二名和我们比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分类信息行业中,我们最重视的问题是,同时也是内部所有考核非常看重的指标是信息的“质”和“量”,这是分类信息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们经常会和产品经理举一个例子,高峰期转让火车票,有的人会评论说某个网站流程很好,我就会反问他,你最后是在哪里找到票源的,答案是58同城。如果你解决不了信息源的问题,流程做的再好也没用。所以,早些年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量”,分类信息看上去信息量特别大,但按地区、按类别、按时间切分后,信息量就变得很少。此外,在看某一个商圈有多少租房信息的时候,我们通常要看这个区域有多少个人房源,为什么不看中介房源,因为商家后台我们一开放,他们想发多少发多少,信息量取决于我们的最大允许发帖数范围。而且分类信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城市的用户对网站的认知差距是非常大的,我在北京领先并不代表我在广州就一定领先,所以大家在北京作对比,可能感觉和别家差距不大,但是如果去东北、去华南、去西南等地区的二三线城市进行比较,58的领先优势相当明显。这方面58和竞品一开始的思路就不一样,我们一开始就铺的特别大。我们所有的产品、策略、甚至打广告从来都是全国性的,所以大家在北京上海感受到的还不一定就是真正的58,你到乌鲁木齐、哈尔滨、昆明等地区,可能我们是十倍绝对的领先,这种渗透率更惊人。
目前北上广深地区贡献的收入比重不超过50%,但其他分公司和代理商城市贡献的流量比例大于贡献的收入比例,二三线城市商业化还处于早期。在品类上,我们商业化的步骤基本是每年只重点拓展一项,比如,我们最早商业化的类目是黄页,后来依次是房产、招聘,目前这是三大收入来源,占比比较均衡,明年会将二手车开辟为下一个营收版块。对我们而言,选择二手车频道的原因是,我们在这个类目的流量领先很多垂直领域网站,无论是从二手车车源数量、还是流量上,我们都有先机。
另外一个我们非常重视的考核标准是信息的“质”。58现在在信息质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绝对的做好需要很大创新。我们的解决方案不完美,但暂时还没有其他更好地替代方案,但我们要求团队至少目前要做得比搜索好、比竞品要好才行。今年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觉得基本已经找到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了。明年我们的PC团队60-70%主要的精力是要做好一件事,就把信息“质”的问题解决好。如果58有一天能拿出一整套完整的信用解决方案,我们将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