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以功能区为抓手

【承包网】 发布于 2014/12/28 7:35:19
点击: 619

  京津冀这一酝酿十年之久的国家战略近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一系列信号预示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将在这片2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

  京津冀规划谋篇布局的重点在哪里?区域内,“两市一省”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应如何调整?阻滞三地协同一体的“一亩三分地”困境又该如何破解?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曾参与京津冀相关规划调研工作的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

  “三带一轴”布局重心在“京津轴”和“滨海带”

  刘刚表示,一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地理、生态包括水循环系统等方面都是一个整体,其中包括“三带一轴”。

  第一条是“生态带”,位于北京北部地区。根据刘刚团队的实地考察,北京市的昌平、八达岭以北地区主要功能应为生态保护。“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都不适合开发,如果开发将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刘刚说。

  第二条是“山前带”,从唐山、保定到石家庄。近年来,石家庄和唐山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导致“山前带”基本被重化工业包围,同时,这一区域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条污染带。

  第三条是“滨海带”,从曹妃甸、滨海新区到黄骅。刘刚表示,“滨海带”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将与“北京—天津”这一主轴配合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目前看来,重点发展‘一轴一带’的思路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刘刚说。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河北省或将重点规划涿州、香河、廊坊等环北京地区。刘刚认为,目前北京周边形成了一批“睡城”,这些区域的建设并没有减轻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交通拥堵。“环北京布局存在一定问题,河北在发展过程中会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刘刚说。

  破解首都“大城市病”需厘清产业、人口增量集聚之处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题中之意是要治首都的“大城市病”,主要体现在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三大方面。

  刘刚介绍,北京市规划人口是1800万,目前是2100万。其中,常驻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已从2000年的18%上升至近40%。未来很有可能常驻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这样的人口增长形势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政治压力,所以必须把北京的人口疏解出来。至少在增量上控制住。”刘刚说。

  北京的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刘刚认为,主要集中在新的城市功能区,大量人口在通州、昌平、海淀集聚。由于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功能区,这些地区产生了一批“睡城”,进而造成了更大的人口、交通压力。

  那么,新增人口分布在哪些产业?刘刚介绍,主要集中在近年来快速增长的非首都功能产业。“首都的政治功能不可能直接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因为,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人员都是有户籍的,是可控的。”刘刚说,由于外企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和央企的二级机构,高科技产业,包括研发服务、金融、风险投资等都集中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2013年统计公报,北京增长最快的是第三产业,集中在软件、房屋租赁、零售业、金融和科技研发服务。”刘刚认为,北京外来人口最集中的产业都是未来10年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一个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朋友说,他在北京6年一共带了12个朋友来北京,全部没有解决户口问题。如果说不在增量上控制,十年以后人口达到3000万也是有可能的。”刘刚说。

  在厘清产业、人口增量集聚的问题后,接下来北京除保留政治、文化、对外交流等首都功能外,逐步将非首都功能向外转移和扩散。刘刚建议在做增量扩散时,可以参考韩国大德市和台湾新竹的经验。15年前,韩国经济转型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城市病”问题同样出现。后来,韩国建立了大德产业园区,一批大学和科研机构迁往大德,大批的科技产业在那里孵化成长。目前,大德市GDP占韩国经济总量的近1/4。在台湾,一批研究机构、大学从台北迁往新竹,同样实现了人口和产业的成功转移。

  刘刚说:“与大学、科研机构相比,总部经济和金融机构对于转往地基础要求更高。就京津冀而言,天津的滨海新区、于家堡、响螺湾完全具备了承接北京增量产业的条件。天津2013年引进企业中有近1/3来自北京。”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功能区为抓手做好顶层设计

  4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规划方案将适时出台。

  刘刚建议,在北京、天津、河北进行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京津冀发展要与河北经济转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要与东北亚开放门户建设相结合;三是要与建设最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相结合。

  “如果能够做好这三个结合,京津冀地区未来将成为世界经济走廊一个重要节点,进而真正成为中国第三增长极。”刘刚说。

  谈到如何突破阻滞三地协同的困境时,刘刚表示,需要形成一个更高级别的协调组织机构,成立协调领导小组,以功能区为抓手开展规划。

  “天津近30年的发展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功能区的发展,比如泰达、空港、高新区,这些功能区是独立于区一级行政管辖。它们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天津经济的整体提升。京津冀一体化同样可以尝试功能区的设计。”刘刚说。

作者:郭海涛 吴军辉 编辑:李婉玲